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4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券商QDII将添新丁 多家公司整装待发

2011-04-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黄兆隆
  目前正在运行的券商QDII产品被寄予厚望,但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最新单位净值均在1元以下。 Phototex/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继华泰证券后,光大证券将于近期推出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QDII),这将是今年内诞生的第二只QDII产品。同时,包括东海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也在筹备申报QDII试点资格,欲借助香港市场,实现跨境财富管理。

  券商重燃热情

  “养兵千日,就等着实战的机会了。”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吴亮说,“我们已经筹备很久了,搭建投研团队、购买交易资讯系统、选定投资顾问等,每一步的投入都很大。”据了解,目前该只产品已经选定美国一家知名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投资范围暂定于欧美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8年,光大证券就已经完成第一只QDII产品方案设计,当时设定产品主要投向香港和亚太市场,以及在全球新兴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彼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机构投资者出海普遍表现不佳,导致该产品难产。

  不过,随着全球市场逐渐恢复,瞄准QDII业务的券商重燃热情。据了解,目前包括东海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也在计划筹备申报QDII业务试点资格。

  在业界看来,资产全球配置将是投资者避险的重要途径。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每年有10%至20%的持续回报是非常好的,所以投资者的收益预期要相对理性。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内地A股市场估值更低,券商资产管理更应该发挥精力挖掘现有价值。

  香港作为跳板

  由于投资香港有着先天的优势,目前,券商系QDII产品和定向理财业务进行资产全球配置,多是通过香港市场来完成。

  “现阶段,很多内地券商拥有香港子公司,也拥有一定水准的港股市场研究团队,母公司和香港子公司合作空间自然就很大。”沪上某上市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对于风险偏好较强的客户而言,港股属于较为优良的资产配置,因为香港市场上有很多内地公司。此外,考虑汇率风险,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客户也需选择相对美元比较强势的地区和领域。

  在港股市场中,对比基金产品,QDII产品灵活调仓的优势则更为明显。“基金产品往往有最低持仓限制,但券商的持仓却可以在0至95%区间。这一差别在A股市场并不明显,但在香港,因为没有涨跌停板限制,下跌行情中可以快速砍仓、降低损失,上升行情中可以迅速加仓。”上述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已经在运行的三只券商系QDII产品也均呈现快进快出的特性,在震荡行情中,单位净值始终在0.9元至1元区间偏摆。

  相关新闻

  业绩与成本背离 券商QDII骑虎难下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虽然QDII业务正在为更多券商所瞩目,但现实状况却难让人乐观。目前,正运行的三只券商系QDII产品状况可谓不温不火,最新单位净值仍在1元以下。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行规模小、业绩难有亮色是眼下QDII产品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前期投入巨大、业务建设周期长、海外投研基础薄弱则是内地券商拓展QDII业务时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不乐观的业绩

  目前,市场正在运行的券商QDII产品包括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国泰君安君富香江、华泰紫金龙大中华产品,虽然它们一直被寄予厚望,但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Wind数据显示,这三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仍在1元以下,而从成立以来,单位净值也基本在1元以下徘徊。其中,成立较早的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一度在0.7元至0.8元之间挣扎,甚至曾考虑过清盘。

  除了业绩不佳,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市场对QDII产品发展仍显信心不足,三只产品的成立规模最高仅为3亿元,远低于其预计募集资金规模。其中,今年2月份成立的华泰紫金龙大中华规模尚不超过2亿元,不到预计募集规模8亿元的1/4。

  “规模最多也就发到3亿元,这就意味着产品收益很低,但实际投入远大于收益,性价比太低了,不如不做。”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光明表示。

  前期投入较大

  虽然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证券等大型券商早已获得QDII业务试点资格,但实际发行产品数并不多,到目前为止也仅有三家券商发行产品。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QDII要求较强的海外研究能力,海外市场未知因素较多,加上前期投入较大,目前尚达不到大规模推广的地步。

  “主要的成本就是人!要想搭起一个海外投研团队,起码要求配备两个投资经理,加上研究员,这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光人力成本就得耗费近500万。如果规模不能上台阶,产品是很难做下去。”上海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感叹道。

  除了人力成本,交易系统、咨询系统、硬件设备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些因素导致不少国内券商对QDII业务望而却步。据记者了解,经过一阵市场喧嚣之后,包括东方证券在内等券商已把精力回归到国内市场。

  “QDII业务只能慢慢推进,整个业务架构的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各方都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龚小祥表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数 据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公 司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