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巧用基金转换博取高收益

2011-04-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唐元春

  4月6日,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理财专家认为加息将成为常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创近10年来新高,通胀压力再度抬头……种种不确定因素下,资本市场走势并不令人乐观,投资者是不是有必要赎回一部分股票型基金,待市场明朗后再择机进入呢?对此,基金专家表示,基金申购、赎回会产生为数不小的费用,不如巧用基金转换,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同一基金管理公司名下的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回避股市震荡的风险,同时还能节省不少费用。

  巧借基金转换规避风险

  最近,政策面的迅速变化以及通胀压力的再度抬头,使得A股市场震荡幅度加大。有调查显示,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个人投资者信心进入“略为悲观”阶段,有58.86%的个人投资者认为,未来六个月内大盘会下跌30%的概率大于60%,有55.27%的个人投资者认为,目前的指数仍然高于真实价值。疲弱的资本市场走势,让不少基民有了适时调整基金组合的打算。

  对此,基金专家表示,基民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一般来说,在股市上涨时,买入股票型基金,分享经济增长、股市上涨的收益;股市震荡下跌时,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同一基金管理公司名下的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回避股市下跌的风险,保持基金的收益不受损失。专家建议,鉴于当前资本市场走势并不明朗,如果基民有规避风险的需求,可以考虑货币基金或短债基金,收益相对有保障,又不会有太大的本金风险。

  笔者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进行基金品种的转换,并不用赎回再去重新申购。其实,在基金投资技巧中还有一种省时省钱的方式——那就是基金转换。所谓基金转换,就是基金管理人向基金持有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即投资者在持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开放式基金后,可自由转换到该公司管理的其他开放式基金,直接申购目标基金而不需要先赎回已有基金。

  巧用基金转换省去申购费

  据专家介绍,基金转换业务最大的益处就是省时省钱,只要合理利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不少的实惠。进行一番对比便可得知,如果先赎回一只基金再申购另一只基金,不但要支付赎回费,还要支付申购费。而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如果通过基金转换来调整所持基金,则只需要支付赎回费和申购费补差。同时,一般基金从赎回到再申购所花费的时间需要五到七天,而基金转换则是和普通基金申购时间一样,T日申请转换,基金公司T+1日给予确认,投资者T+2日就可查询转换后的情况了,具有便利快捷的时间成本优势。

  此外,基金转换省钱效应同样值得关注。针对不少基民疑惑的基金转换费,实际计算起来也很简便,例如当你申购了10万份的股票型基金A后,决定将其转换为同一公司同一类型的股票型基金B。假如当天基金A的净值是1.23元,申购费率为1.5%,赎回费率是0.5%;基金B的申购费率是1.5%;如果先赎回基金A,再申购基金B,你需要支付:赎回费〔100000×1.23×0.5%=615元〕+申购费〔(100000×1.23-615)×1.5%=1835.78元〕=2450.78元。

  相比之下,用基金转换的方式既快捷又省钱。如果选择直接转换,由于两只基金的申购费相同,申购费补差就为0,你就只需要支付基金A的赎回费,即100000×1.23×0.5%=615元,足足省了将近1835.78元。

  笔者同时提醒,投资者不能因为基金净值在短期低于心理预期,就盲目而频繁地进行基金转换,这样不但增加了转换成本,而且也可能失去原有基金产品应有的获利机会。基金转换业务只是提供一种操作方式,而不是推荐一种投资策略,是否有必要进行基金转换还要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工商银行红旗路支行)

   第A001版:头版(今日6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文 件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