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新增23家券商涉足资管 中小券商成主力先做品牌还是先做规模,两种选择各有利弊 2011-04-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曹攀峰
见习记者 曹攀峰 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和集合理财审批的提速,不断有中小券商加入资产管理的队伍。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自2010年以来,新增23家券商先后涉足资产管理,成立了首只集合理财产品。 券商资管负责人认为,发展资管有两条路径可选,即先做品牌再做规模,或者先做规模再做品牌。两种路径各有利弊,中小券商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做相应的选择。 券商资管新增23家 2005年,光大证券成立国内首只集合理财产品光大阳光1号,而后券商资管曾一度发展缓慢。不过,自2009年以来,券商资管发展飞速,大批券商积极布局资管业务。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21家券商发行首只集合理财产品。 近日,中国证监会监管信息显示,世纪证券首只集合理财产品世纪金彩1号“七新伴悦”获批复。世纪证券成为今年以来第二家首发产品的券商,此前长城证券首只产品长城1号也获批复。 至此,涉足资管的券商家数由2010年前的31家券商,增加到目前的54家。一年多的时间里,涉足资产管理的券商增加了23家。此外,银泰证券和恒泰证券也分别于今年1月递交了首发产品的申请,如若获批,发展资管的券商则将增加到56家。 新布局券商资管的券商以中小券商为主,如中原证券、方正证券、红塔证券等;此外,山西证券和西南证券2家上市券商去年也开始涉足资管。截至4月24日,2010年新加入资管队伍的券商大多数目前仅发行一只产品;东吴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中航证券和方正证券5家券商均发了2只产品;华西证券发的产品最多,为3只产品。 两大路径 摆在各个中小券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采取怎样的发展路径,让自己播种的资管种子,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 长江证券资管总经理张义波认为,目前行得通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先做品牌,再做规模;另一种为先做规模,再做品牌。其中,第一种路径是指券商可先发行一只产品,努力做好该产品的业绩,待形成品牌后,再发行更多产品。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券商资管总经理比较认同先做业绩的做法。他认为券商不仅要先做业绩,而且需要持续一两年的良好业绩,或者某一年特别突出的业绩,而后伺机发行更多产品,壮大规模。比如,去年业绩比较好的东海证券和浙商证券均是采取这种路径。 不过,张义波也认为,第一种路径存在潜在风险,即如果仅有的一只产品业绩始终做不好,甚至比较差,那么券商就会非常被动。鉴于此,不少券商选择了先做规模,再做品牌的第二种路径。在这种路径下,同时存在的几只产品中,总有一只产品成绩较好,即使另有一只成绩太差,也不至于影响大局。等几只产品渐渐形成品牌后,券商扩大规模就水到渠成。 张义波指出,在第二种路径下,券商资管部门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目前新发产品的渠道费用相当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一年的管理费用,券商首只产品的管理费基本是“赠送”给渠道的。因此,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券商是无法同时发几只集合理财产品的。“两种路径,各有利弊,不同券商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定位进行选择。”张义波说。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