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分析师随笔TitlePh

A股投资的几个误区

2011-05-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嘉禾

  人的思维总是有很多的误区。在当前A股走弱的时候,笔者想谈一些在自己看来,A股市场投资者经常陷入的投资误区。

  钱存在银行最安全。理想很美好,问题出在通胀。如果现金购买力以每年几个百分点的速度消失、同时银行给你的利息并不足以弥补,那么存在银行里的钱,十年以后还有多少购买力?相对地,股市的基础是资产,正常来说资产会随经济增长而膨胀。一进一退,谁更安全?

  股票不赚钱。确实,从2001年的高点到现在,上证综指只涨了区区33%,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不到3%。问题是,这是2001年的泡沫造成的。假如现在的市净率(PB)和2001年一样(5.4倍)、或者2001年的PB和现在一样(2.8倍),那么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将分别达到158%和409%,折合年化增速分别为10.1%和17.9%,对应整体市场涨幅中值大概在250%上下,CAGR约在13.5%。这虽然没有跑赢房地产,但肯定跑赢了通胀和存款。

  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股市里?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这么做。股票是一种短期风险极高的资产,在风险排行榜上仅次于期货和权证等衍生品。虽然就整个市场来说,其对应的公司资产、盈利在中长期都是稳步上升的,但短期内估值的变化会让重仓交易者难以承受。

  股票不会跌破净资产。至少在现在的A股市场看起来是对的,就像以前觉得IPO首日不会破发一样。但看看港股、新加坡股市、美国股市,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堆一堆股价只有净资产50%、乃至25%的公司,而当地的券商还在不断下调这些便宜货的评级。历史总是在变化的,未来的A股会不会变成这样,谁知道?如果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应该稳健一点?

  追涨杀跌是个坏习惯,太教条了。A股是个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市场的特点就是趋势性强。在趋势性强的市场里不追涨杀跌而要纯粹搞价值投资,也太教条了一点。不过,追涨杀跌是个技术活儿,一般最好通过量化程序进行,生手最好不要做,还是稳稳当当赚资产增值的那部分钱更保险。

  很多事情是庄家的阴谋。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2000年以前,A股市场庄家横行,但在总市值已经达到几十万亿元的现在,庄家究竟还有多少影响力?在笔者看来,很多基于庄家行为的分析方法,其实颇有些类似于当年欧洲的炼金术——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但用起来却不是那么有效。

  手续费那点小钱不重要。其实手续费很重要。假设两个投资者在过去10年都坚持投资,每年平均换手10次(大概是A股散户的平均换手率),每次稳赚0.6%(大概也是市场过去10年的平均涨幅),一个采用千分之三的手续费,另一个用万分之八(都不考虑印花税),那么第一个投资者将取得总计35%的收益,第二个将取得68%——是第一个投资者的将近两倍。 (作者单位:信达证券研究所)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理 论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数 据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