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TitlePh

四川资本市场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2011-05-0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昆明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

  再过几天,“5.12”汶川特大地震将满三周年。四川资本市场在遭受重大损失后,经过近三年的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助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为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地方经济打下扎实基础。

  “5.12”大地震中,四川26家上市公司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四川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度滑坡。同时,大地震造成证券期货业直接损失约3800万元,间接损失约1.2亿元。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面临巨大挑战。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亲自带队深入重灾区调研,开辟资本市场“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四川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党委部署,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资本市场支持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推动灾区企业利用

  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据了解,为推动灾区企业能尽快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四川证监局推动建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交易所指导、各方扶持”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以期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多年来,四川证监局与遂宁、南充、凉山州等多个市(州)政府签订《后备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建立企业改制上市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联合交易所、市(州)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组织中介机构和专家团队,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座谈会;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现场调研,提供政策指导,加强和地方政府协调,帮助企业解决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跟踪已上报申请材料企业的上市工作进程,督促企业和中介机构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在“绿色通道”政策的支持下,四川证监局深入各受灾上市公司开展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公司损失情况,了解公司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和指导,指导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能为资本市场所接受的再融资方案;支持上市公司灵活采取定向增发、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融资工具筹措灾后重建资金。

  四川证监局还协助四川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上市公司治理大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依托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不规范行为的监管,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支持解决上市公司发展问题。

  此外,四川证监局积极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灾后重建,支持四川辖区符合条件的证券、期货公司利用灾后重建政策,争取创新业务资格,做优做强;大力推进证券期货业应急灾备体系建设,要求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机制;利用证监会对于嘉陵期货风险处置工作的特殊支持,开展投资者保证金权益清退工作,维护辖区市场稳定。

  在行业文化建设方面,四川证监局指导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和上市公司协会开展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树立证券行业新风”和纪念证券市场20周年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举行巡回演讲报告会,组织媒体深入灾区,采访报道灾后重建情况,广泛的报道和多样式的活动,展现了四川资本市场各界人士在灾后重建中“心系大局、勇担重任、诚信敬业、和谐共赢”的行业精神。

  依托资本市场

  助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在灾后重建政策的强力助推和各方努力下,四川资本市场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从“5.12”大地震至2011年3月,四川有25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20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累计实现融资577.51亿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其中:2008年震后,有6家企业首发上市,当年首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2009年,累计实现直接融资229.32亿元,其中有3家企业实现创业板首发上市,排名全国第2位、中西部第1位;2010年,有11家企业首发上市,新增上市公司数为四川资本市场历年之最;2011年一季度又实现“开门红”,有1家企业首发上市,4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近70亿元。

  目前,四川还有2家企业首发融资、3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已通过证监会审核,预计可实现融资63亿元。另有9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在证监会审核中。

  直接融资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批灾区企业依靠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迅速从地震重创中站起来。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升,带动地方经济恢复发展。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东方电气、攀钢钒钛等一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整体上市,加速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完成了产业升级转型,在重建的同时实现了新生;部分绩差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主营业务转型,成为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和业绩稳步提升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不但经受住了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而且成为四川经济“止滑提速”的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2009年四川上市公司资产总计3813亿元,同比增长31.09%;净资产总计1172.37亿元,同比增长24.42%;实现营业总收入2452.35亿元,同比增长20.67%,占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的14.27%;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加48.20%,占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的12.02%。

  2010年,四川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上市公司资产总计4624.09亿元,同比增长18.35%。实现营业总收入3063.88亿元,净利润19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9%、51.87%,分别占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13.19%、13.10%。其中,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增幅12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规范发展水平得到提升。部分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关联交易不公允、独立性不强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公司规范运作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得到创新发展,中国证监会直接免除了四川辖区4家证券公司2008年、2009年机构监管费累计约111万元;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减免四川证券公司2008年应缴纳投资者保护基金7700余万元。

  截至2010年底,四川28个因灾重建的证券期货网点全部完成重建,累计完成重建投资5000余万元,证券期货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进一步夯实。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342.18亿元、净资本67.58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62.64%、61.67%。3家期货公司总资产27.57亿元、客户权益34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84.23%和240%。

  此外,四川应急灾备体系建设已经初现成效。四川辖区证券期货法人公司均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制度体系,坚持每年进行各种应急演练活动;所有证券、期货法人公司实现重要数据的本地、同城和异地备份;所有期货营业部、17家证券营业部实现完全非现场交易。四川证监局正在进一步推进法人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异地备份和异地灾备中心的建设。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报 告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