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基金公司多部门疲于奔命

2011-05-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为防止产品布局“踏空”,基金公司内部对产品上报形成不成文规定,力争产品报会实行“无缝连接”。在多通道申报压力之下,基金公司均遭遇了发行与产品创新等多重压力。

  基金公司为何如此不遗余力地抢发新基金?“原因很简单,你无法预判明年的产品申报政策,基金公司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害怕万一明年以及以后产品通道关闭,今年不发行播种,以后持续营销就没有产品可做。所以宁愿选择亏本发行,也不甘心放弃报产品的机会。”某基金公司市场负责人的话或许代表了多数基金公司的共同担忧。

  在基金公司一致的产品发行策略前,无论是产品设计团队还是销售团队,或是营销等中后台都感受到无限压力,产品创新、营销改革以及销售规模难题都困扰着基金公司。

  “如果按照已经获批、上报以及基金公司的产品准备情况看,今年全年新产品或许会达到300只,如果这些新品要在年内发完,意味着每个月要发行25只产品,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有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

  “可怕”的并非是发行,基金公司的产品部门压力无限。据了解,即便是大型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门也遭遇着“产品难”,在现有产品线中,尽力设计出新产品等待上报,同时又能有亮点,最理想的是设计出一款超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对小基金公司来说,一两个人支撑的产品设计部门完成日常工作已经困难,因此最多做到跟紧大公司产品设计脉络。即便如此,公司的同事已经无暇顾及了。”一家小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人员向记者诉苦。

  市场营销部门同样在这种强压下显得“黔驴技穷”,面对新基金发行,各公司营销部门都表示拿不出新的营销方案,以配合新基金发行。“我们马上要发新产品,在推广上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少市场部工作人员近期四处咨询。按照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推广部负责人的说法,过去一年发一只或两只产品,市场推广还可以进行多维创新与策划,但现在的发行节奏显然让相关部门疲于奔命。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