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陆志明 十年指数专家执掌中小板指基

2011-05-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杨 磊
陆志明

  证券时报记者 杨磊

  在各类指数和上百只指数基金林立的今天,如何去分辨其中的优劣?具有近10年指数编制经验的广发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经理陆志明认为,指数的长期收益性是第一位的,特别是要看成分股公司长期盈利增长,权衡指数的代表性、知名度和风险收益特征后进行指数和指数基金的选择。

  陆志明曾在深圳证券信息公司长期负责指数的编制工作,先后见证了深证100指数、中小板系列指数等高成长指数的设计、推出和编制管理,同时也参与了沪深交易所合作的沪深300指数设计和发布项目,他即将执掌广发中小板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其联接基金。

  指数发展变化速度惊人

  在普通投资者看来,指数只是一个数字符号,代表收益率和股市的涨跌,但在陆志明看来,指数是有“生命”的,一个指数刚推出时就像一个“小孩”,后来随市场的发展和指数的不断推广逐渐被市场认同和引用,逐渐长大起来,影响力也显现出来。

  如果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后,这个指数在对应市场中的覆盖率将有所降低,收益代表性也没有以往那么强,指数开始步入“中年时期”,与此同时,同一市场上又将有新的指数推出。

  陆志明在2001年到2010年之间近10年时间里,先后担任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指数小组组长、指数部副总监和总监。从2003年开始推出的深100指数和从2005年开始出现的中小板系列指数成为最近3到7年收益率最好的指数之一,这些指数都是由他参与设计和编制管理的。

  以中小板系列指数为例,2005年6月中小板指数刚刚推出时,当时只有50只指数成分股,后来在2006年到2007年连续两年快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200家,特别是在中小板的“权重股”苏宁电器不断延续高成长的带动下,中小板指备受市场关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股市暴跌后,没有人能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中小板指数就能率先创出新高!”陆志明表示,中小板市场更大的发展是在2009年中期以来,截至2011年4月底已经新上市超过300家公司,中小板总上市公司数接近600家,在2010年1月中小板综指就已经超越了2007年的高点,并且在2010年11月创下了8017.67点的历史新高,比2007年最高的6315.09点高出了26.96%。

  中小板市场的快速发展让人惊叹,陆志明透露,五六年前他刚开始编制中小板指数时,该指数的实际流通市值只有一两百亿元,目前中小板综指和中小板300的流通市值已经分别有1.5万亿元和1.2万亿元,增加了近100倍。

  陆志明介绍,100只成分股中小板指数2008年中旬刚推出时还有80%以上的市场覆盖率,当中小板市场成长到三四百只股票之后,原本中小板指数的流通盘覆盖率比指数刚设立时明显下降,深交所适时推出了中小板300指数,目前中小板指数和中小板300对整个中小板市场的流通盘覆盖程度分别为50%和80%左右。

  收益性是指数关键

  经过两年多的飞速发展,指数基金已经从2008年底的不足20只,发展到目前的总数已突破100只的重要基金类别,规模已经超过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基金数量明显超过货币基金,已经和债券基金数量不相上下。

  陆志明分析,中国目前的指数基金产品中,还是以全市场为基础的宽基指数为绝对主流,占比超过90%,以跟踪沪深300、深证100、上证50、中证100、中证500等指数的基金数量和规模领先。

  “宽基指数在国内投资者心目中知名度高,一般也是一系列指数中率先推出的,同时也是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标的指数,因此宽基指数基金在中国更容易得到快速发展。”

  陆志明认为,一只指数基金要做大,最重要的是跟踪指数的中长期收益性,新发的指数基金如果没有长期收益率作为后盾是很难做大做强的,要想中长期收益率领先,指数成分股必须是中长期利润增长速度领先。

  具体到指数基金的做大做强,陆志明认为,基金公司的实力、指数基金推出时间长短、指数知名度和指数衍生产品是除长期收益率以外的重要决定因素。一个指数从推出到各家机构的研究到基金公司推出相应的指数基金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各家机构在经常研究和使用这些指数,指数才能在投资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才能有利于基金公司相应指数基金的发展。

  为何选择中小板300作为广发基金公司第一只ETF跟踪的指数?陆志明透露,资产配置工具特性和指数收益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与中小板300关系紧密的中小板综指2005年6月发布以来到2011年3月底已经从1000点上涨到7000点以上。指数是否具有高成长性,关键要看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高增长能力。历史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到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年复合净利润增长超过20%,高于主板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增长速度,特别是苏宁电器等标志性中小板公司持续出现盈利高增长。

  ETF要成为通用投资工具

  由于长期的研究和关注,陆志明对国内ETF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认为,国内ETF发展是要成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通用的投资工具,就像“博世工具箱”一样,当他们想投资某一大类市场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配置相应的ETF,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代表ETF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投资工具。

  陆志明希望自己即将管理的广发中小板300ETF将来能成为投资者关注中小板市场和高成长板块时的首选投资工具。

  有一种市场观点认为,ETF规模的壮大是以投机者不断套利交易为基础的。陆志明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不能因为投机者创造了很多交易量就说ETF是投机套利为主的市场,ETF首先要有一批中长期投资者的关注,然后是一些既有投资,又有投机成分在内的短期波段操作者的参与,最后才是投机者的变相“T+0”套利交易——当天买入ETF后当天赎回,或者当天一揽子股票申购ETF后当天卖出。

  进入2011年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落后于大盘蓝筹股。陆志明认为,中小板公司表现受到2010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盈利增长兑现或有的公司没有达到目标的影响,已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这也正好为今年6月份中小板300ETF及其联接基金成立后的建仓提供了较低价格买入的机会,只要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中小板公司长期利润增长速度能够跑赢平均水平,那么中小板公司未来高成长性依然被看好。

    

  ·个人简介·    

  陆志明,经济学硕士,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大鹏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2001年5月至2010年8月就职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历任指数小组组长、指数部副总监、总监,2010年8月至今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数量投资部总经理,广发中小板300ETF及其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