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专 栏TitlePh

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大局观

2011-05-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劲文

  “条条大路通罗马”,投资流派林林总总,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逆向投资、趋势投资等都有杰出的代表。不过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无论何种方法,要想真正成功驾驭投资,拥有大局观至为关键。

  大局观,就是对经济和市场有清晰而符合辑的判断和信心,而不是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进行占卜式的预测。超级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始终相信美国会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相信老企业终将丧失活力而被淘汰,沃尔玛、联邦快递、苹果等充满活力的企业将取而代之”。正因为这份“相信市场”的大局观,使彼得·林奇克服了投资过程中的种种恐惧,他坚持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这意味着又有一次好机会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优秀的公司股票。

  中国市场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呈现了很高的波动性。20年历史的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多次牛熊轮回。

  让我们看一下最近2次大轮回:第一次,从1996年1月的512点到2001年6月的2245点,收益达到338%,随后进入4年的调整期,至2005年6月6日点位为998点,跌幅56%;第二次,从2005年6月开始了28个月的牛市,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高达513%,随后进入调整期,2008年10月28日跌至1664点,跌幅达73%。

  股市强劲之时往往容易忘记负面因素,我们也会在股市波动期间低估正面因素。纵观当前国内大局:城市化、消费升级等长期增长动力仍强劲;健康的财政收支;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提升着中国企业的活力;老百姓收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等改革正有序推进;市场估值已接近国际水平;理财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发展活力没有下降,长期增长的趋势没有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大局观。

  “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彼得·林奇就是这样来应对市场暴跌的。可见,即使在信心严重缺乏悲观阴云笼罩的氛围中,远离市场也并非是最好的办法,只要你相信“中国仍处黄金增长期”的大局观,秉持大局观,保持与市场适度弹性的关联,就不失为较好的长期投资策略。 (作者单位:汇添富基金)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