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TitlePh

建立投行项目评价和筛选指标体系

2011-05-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杨 冬
  广发证券总裁 林治海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日前,在证券时报主办的“投行创造价值”高峰论坛上,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表示,投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接触大量项目,建立一整套项目评价和筛选的指标体系,提前介入、长期跟踪,并通过压力测试完善内审流程。

  关于项目的筛选机制,林治海表示,广发证券通常会利用自身的网络渠道、广泛的社会联系去接触大量的项目,然后逐一筛选。具体而言,广发证券的项目来源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业务网络起到渠道作用,广发证券投行在全国五大片区、十六个团队基本覆盖了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利用广泛的社会网络作为投行项目的供应商,比如各地政府为推动本地企业上市进行的推介活动,其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各大商业银行等。

  在对项目进行筛选的同时,广发证券还建立了一整套项目的评价和指标体系。据林治海介绍,广发证券主要从企业的质量评价、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项目经济性评价三个纬度建立评价体系。林治海表示,具备了筛选机制和评价体系之后,券商就形成了储备体系。对于优质的项目公司,往往会采取提前介入的策略,通过长期的跟踪服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一点实际上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关于流程管理,林治海指出,前端的项目承揽是作为投行控制风险的源头,因此广发证券非常强调前端的承揽、筛选以及立项环节,其中要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价,相关人员还要发表意见。一经立项,相关的投行团队就进入到竞标阶段,在这一阶段最需要确立第一保荐人制度,项目相对封闭运行。然后,项目将进入到内核环节和申报审核环节,广发内核委员会的成员有三分之一是外部委员,其他则由投行的资深专家和分管领导构成,这已形成广发投行自身的一套制度。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4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专 刊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刊
   第A009版:深 港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人 物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