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直言不讳TitlePh

财政收入有没有增长极限?

2011-05-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晏 扬

  财政部5月11日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082.06亿元,同比增长27.2%,这是全国财政收入继今年1月之后再次单月突破1亿元。1至4月全国财政收入36207.8亿元,增长31.4%,其中累计个税收入2540.11亿元,已完成全年预算数的81.4%。

  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同比增长11.7%;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同比增长21.3%;2011年前4个月财政收入增长31.4%,按照专家估计,今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将不在话下。财政收入总量直线上升,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绝大多数民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振,中小企业步履维艰、生存困难,所谓从追求“国强”向追求“民富”转变、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仍然更多的停留在口头上,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面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人们呼吁政府“多予少取”。“少取”显然是一种奢望,“多予”看上去正在发力,比如今年1至4月全国财政支出25358.02亿元,同比增长27.4%。但是,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增加的支出有多少真正落到老百姓头上,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认为“少取”优于“多予”。政府将一部分国民收入收上来,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收入再分配,应当而且必要。但是,政府收入占比不能太大,收入总量不能无限制。一方面,政府手里太有钱,“取之于民”可能大量“用之于官”,可能被铺张浪费、贪污腐败掉,或者被填进低效率重复投资的无底洞;另一方面,在“用之于民”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跑冒滴漏,并同样存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收入再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此,还不如“少取”,少收税,少收费,将更多的国民收入留在民间。至于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将钱收上来进行二次分配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改革,促进一次分配趋于公平合理。

  而当政府收入较为丰盈、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财政支出就应当“量出为入”,或实行“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公共财政。在去年8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就提出过“合理确定政府性收入总规模”的建议。无论如何,政府收入长期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这个怪圈必须打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广 告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报 告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专 版
   第A010版:专 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专 版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专 版
   第B004版:公 司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