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有话大家说TitlePh

赚10倍还会亏钱吗?

2011-05-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Sosme

  巴菲特曾有一个观点:在股市中人们对普通的算术问题缺乏常识——我非常认同。先从这个问题开始:赚10倍还会亏钱吗?当然会:比如在赚10倍后又亏损掉90%以上,不过这并非典型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但当我审视现实后发现,赚10倍还会亏钱居然是个“大概率”事情,比如:在赚10倍后信心膨胀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当1万元变成10万元后,如果你取出银行储蓄或抵押你的房产增加投入20万元,此时的资本总额将达到30万元,此时30%的下跌就会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案例中,10倍=-30%;当然赚10倍后可能人人都有种自己是“股神”的感觉,如果你勇气再大些,追加投入90万元,那么10%的下跌就会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案例中,10倍=-10%。

  我为什么认为上面的案例具有普遍性质呢?在熊市末期当“拒绝毒品、拒绝股票”成为时尚时,普通人的投资欲望是被压抑的,这个时候的投资额度是非常有限的。在从熊到牛的转变不期而至的过程中,可能几倍或10倍收益轻易到手,这个时候增加投入、有钱就买,在所谓黄金十年的喧嚣背景下基本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正是因为在牛市高潮的追加投入,如一旦发生幅度不大的调整,就会将之前的数倍暴利吞噬一空;而如果一旦发生较大调整,就算有数倍或10倍的先期收益,亏掉本金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可以看看所谓的公募基金资产膨胀最疯狂的时候,正是在牛市的高潮期,这里面同样的故事在大量上演。

  其实对私募也一样,很多私募都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投资业绩,有的年复利达到90%以上(这个成绩如果能够延续,那就可以做股神他爹了),虽然他们的初始投资回报都很高,但他们资产的扩张期却是发生在牛市的高潮阶段(在这个期间纷纷成立所谓的信托),这也是他们的名望最盛的时候,根据上面的分析,这就是在牛市高潮追加投入的典型事件,在这个期间投资的资本膨胀越大,那么亏掉初始本金所需要的调整幅度就越小,其实初始投资的所谓10倍或100倍,对后来者或追加投资者而言是不堪一击的,误导的意义远远超过引导的意义。

  上面的股市算术其实演绎了投资艺术的核心之一:资金管理。很多人把股市赔钱的原因归结于选错股或选错时,其实就长期投资而言,股市赔钱的真正根源是因为“倒金字塔”式资金投入:(1)熊市时控制投入或减少投入:这缩减了从熊到牛的收益;(2)牛市时增加投入或借钱也要投入:这放大了从牛到熊的损失。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几个来回下来,市场指数就成了大多数人(包括所谓的投资精英)难以战胜的目标,2005-2008年的中国A股,演绎了这个循环的完整版本。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是很容易解释股市“一赢二平七亏”现象的:正是“底部低,头部高”的倒金字塔式的资金分布结构,揭示了大众的加权成本位于均价之上,多数人亏损是必然的结果。

  在2006-2007年的牛市大潮中,中国股市出现了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大师打着巴菲特的旗号君临天下,把“优秀公司+长期投资”视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把“来钱就买”视为价值投资的操作手段,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见有哪个所谓的价值投资大师对资金管理有完整的理解与体系,这必然导致对价值投资的误解。在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格老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资金管理的价值,格老60年前就提倡“公式投资法”:将股票(含基金)投资份额限制在25%-75%之间的某个固定比率,在股市涨跌或资金增减的时候维持这个固定比率不变;巴菲特也是一个资金管理的大师,他总是发自内心地欢呼股市崩溃,因为他总有足够的资金在贪婪地等待更低的价格、更大的安全空间。

      

  回帖讨论

  snowtiger312:对楼主所说的非常认同。但我个人认为赚10倍还亏钱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赚10倍的股在整体投资中仓位太低,而亏损的股在整体投资中仓位极高。仅以一个小笑话来为这种情况作个注解:华尔街有个分析师跳楼了,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推荐的一只股票涨了十倍。众人一时惊诧莫名。后来一熟悉这个分析师的人说:确实,他推荐的那只股票涨了十倍,但他只买了一百股。而另一只股票下跌了20%,但这只股票他买了10万股。

  

  aries:sosme兄讲到心底处啦,我在这论坛见这么多推荐股票的,分析公司的,但真正说资金管理的却很少!而且不独在论坛,在平常与股民相处,与公司所谓的分析师聊天,与管理资金的操盘手倾谈中,都很少会说到资金管理方面!小弟个人觉得,真正能在这个市场长期赚到钱的朋友,其实对资金管理这方面应该有独到的看法!

  

  人生几何:非常认同楼主的观点。以前,确实怪择股、择时,其实,在于资金管理。多大的概率博取多大的利润,承受多少的风险,数学问题,小学生都会,偏偏人性贪婪造成大众常识的忽略。做过期货,就更能明白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了。

  

  潜水艇:要想长期在股市中获利就是高抛低吸,也就是:股市高涨的时候逐步减低仓位,股市低迷时逐步增加仓位,体现在A股上就是,成交量达到2000亿-3000亿以上逐步发筹码,成交量低迷时逐步买入筹码。

  很简单吗,但是太多人做不到,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从众心理做怪,贪婪心理做怪,恐惧心理作怪,许多人在漫漫下跌途中早就是一肚子筹码,在底部时弹尽粮绝了,等待一个较大级别的顶和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可能2年也可能是5年。因此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

  

  sosme:如果将此话题延伸探讨下去会蛮有意思的,大家的发言有部分已提到: 1、资金管理:这其实是成功投资的关键要素之一。2、投资过程中“时间”的意义:在股市算术的迷惑中大多问题与“时间”有关,将收益率与复利联系起来是有意义的方法之一:比如10倍=40年6%的复利=30年8%的复利=20年12%的复利=10年26%的复利,其实用这种方式进行思考很多问题就好理解了;再比如所谓终身持有(比如60年)的期望会是多少呢?33倍够不够?——这其实可以演变一个算术公式“33倍=60年6%的复利”,这也就是一个长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3、大家都没有提到一个反向思考的问题:亏10倍(亏损90%)还能赚钱吗?很多问题反向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九曲水:仓位管理肯定要根据资金情况来定,就资金管理来看,如果是越涨越加的“倒金字塔”式资金管理,即便有10倍利润,从长远来看,这种利润也不会维持太久。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倒金字塔”式资金管理是常用的,因为我们战略介入一只股票后,总会有一段时间股价会在我们的成本之下。这个也因人而异,我个人是用“倒金字塔”的时候多。

  

  男巫:我以为能满仓靠眼光、分析、耐心等等综合因素能在股票市场赚10倍的人,很难亏90%。即便2008年这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很难90%亏损。持有一只股一直跟踪赚10倍和买了忘了然后发现赚10倍是两个概念。很难想象有实力估值到10倍上涨空间,没实力估值有90%下跌空间。

  当然资金管理很重要,尤其是缺乏强大现金流支撑的时候。没有现金流支撑,我觉得对冲比仓位管理更有效。 (以上讨论摘自上市公司调研网bbs.55168.cn)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