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投资基金更需要好眼力 2011-05-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伍泽琳
证券时报记者 伍泽琳 由证券时报社和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主办的“2011中国最佳投资顾问评选”本期的主角是目前基金型选手的亚军和季军。来自德邦证券上海凉城路营业部的靳劲和江海证券上海瑞金南营业部的赵杰将为大家分享他们的“投基”故事。 基金投资的“技”与“道” “如果你想始终跑赢大盘,那么基金并不是好选择。我投资基金的目标是在承担较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取中等程度的收益。”靳劲回顾这两个多月以来的操作历程,表示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兼具两方面能力:“技”与“道”。 靳劲所谓的“技”指的是对各个证券品种的深入了解。如果说在2007年,中国基金业只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那么在最近两年里,基金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创新期。尤其是深交所的“乐富”场内基金,创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要想做好基金投资,就得先下足功夫,搞清楚每支基金投资什么,创新之处在哪里,以及风险收益属性如何。 而“道”指的是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靳劲经常告诫自己这么一句话:“在混沌中寻找确定性”。金融市场每天都是波澜起伏,没有人能预测每一次波动。“所以我要耐心等待,等待自己有把握的机会出现。”靳劲强调。 靳劲以去年一直萎靡不振的银行股为例。今年3月银行股一系列利好因素开始浮现:银行股长期具备高速增长的业绩,即使今年遭遇了信贷额度限制,也有能力把贷款利率上浮,实现以价补量,并且A股银行的估值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也远低于香港和美国的银行,可谓又好又便宜;其次,政府部门在今年痛下决心,压制过高房价,并大力开展保障房建设,这样就避免了房地产泡沫突然破裂,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危险:再者,银行股在K线图上呈现低位放大量、量价齐升的走势,是明确的看涨信号。在得出银行股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一堂的结论后,他当下买入了重仓银行股的几只场内基金(国投金融、周期ETF)。几周后,媒体和股评纷纷把关注焦点转向连续上涨的银行股,大谈银行的投资价值。就在此时,靳劲认为银行股的K线图上出现了量价背离,是短期见顶信号,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卖出手中的基金。 这次模拟卖出后,靳劲并没有把精力用在猜测股市具体哪天见顶,跌到什么时候见底,而是做好功课,寻找别人还没发现的非系统性投资机会。 赵杰的基金环游记 “可以这么说,挑出一个赚钱的基金并不比挑选一个好股票容易。”这是赵杰16年的基金投资心得。 把自己归为第一代基民的赵杰回忆起他的“投基”历程首先想到的是教训。 在赵杰投资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成功后,基金兴华上市交易了。由于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优先配售新股的政策,基金兴华的净值是1元,而开盘价却达到了2元,但在赵杰买入此基金后价格便一路下跌。随后他又在基金安信跌破1元以后陆续买入,不久,封闭式基金价格相对于净值从大幅溢价转为大幅折价,最终大盘持续低迷造成基金价格2年内都在低位徘徊。 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经历让赵杰学到了两个很重要的教训: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当股票重挫时,基金也会跟着下跌。 赵杰投资的第一个开放式基金是华安创新混合基金,也是中国发行的第一个开放式基金。当年去工商银行理财柜台办理认购手续时,鲜少有询问和认购基金的储户,当时的赵杰对自己说,当这里排队买基金的时候,基金的风险就来了。这句话,不幸在2007年发行新基金需要抽签的狂热过后得到了市场无情的验证。 此后赵杰又投资过中国第一个保本型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在大盘持续低迷的几年里,成功规避了本金的损失。“保本基金并不保守,在以后的上升行情中也获得了不俗的收益。”赵杰表示投资保本型基金,使他领会到:在基金投资中,作为投资者,需要的不是相对收益,而是获得绝对回报。 “我们买基金,其实是看好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基金经理的能力。”在赵杰看来基金是间接投资工具,大多数基金经理经常无法击败指数,事实上有超过半数基金表现的比指数还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的表现已经被基金的各种管理费用所侵蚀。此前成功投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投资经历,就是赵杰寻找优秀基金经理并投资于其管理基金的一次成功尝试。 回顾十几年基金投资经历,赵杰给投资者几点基金投资建议: 1、如果是想通过基金长期投资,应避免投资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而只买纯粹的股票型基金。因为长期而言,股票表现远远超越债券的表现。 2、如果是想通过基金长期投资,购买投资于小市值股票的基金比投资大型企业的获利大得多。因为现在成功的小企业很有可能在成长为大企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倍的增长。 3、如果是想通过基金长期投资,可以购买一些指数基金获取市场的平均报酬。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