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找回曾经的锐气

2011-05-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一位基金公司朋友最近告诉笔者,中小银行也要求基金提高销售奖励和尾随佣金,基金日子有点难过。

  其实,自2008年以来,基金净值徘徊不前,规模不断缩水,投资人才甚至基金公司总经理连连出走,曾经势如破竹、朝气蓬勃的基金业怎么了?

  乐观者认为,前些年基金行业超速发展,十余年时间,管理资产规模最高超过3万亿,现在沉寂一下也属正常。悲观者则认为,新成立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加上其他资产管理主体,如阳光私募、券商理财等纷纷崛起,基金业曾经的制度优势与人才优势日渐丧失,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暴利结束,各行业利润趋于平均化,那种黄金日子恐难再现。

  依笔者之见,行业的深度发展,必然是暴利结束,但关键是行业的锐气不能丢,从业者的锐气要找回来。作为资产管理行业,基金业的锐气主要在引领市场投资理念,主导市场投资理念,成为市场的教父,而不是成为人云亦云的跟屁虫,短期投机的先锋队,甚至是游资的帮凶,大股东减持的挡箭牌,新上市公司的冤大头,新股高报价的“关系先生”。

  再往前看,在那些基金辉煌的日子,基金投资的主流地位绝不是自封的,是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2003年的汽车股,2004年煤炭、石化等五朵金花,2005年上海机场等熊市牛股,2006年、2007年的金融地产大蓝筹,看看那些曾经的投资总监们,找出来的股票令人心服口服,基民对那些明星基金们顶礼膜拜。

  而如今,看看一些基金重仓股,估值高悬,走势萎靡;一些基金净值,进一步退两步,持有人怨声载道。当然,这有市场的客观原因,恐怕基金管理人对投资理念、规模的追求值得深刻反思了。

  华夏的范总有句硬话:基金规模不是卖出来的,是管出来的。但愿基金朋友都有这样的底气与锐气。(周文亮)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调 查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