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客户约而不买 一对多销售周期被迫拉长

2011-05-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丽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目前发售的一对多专户产品普遍采取“先下单再付钱”的预约销售方式,早期曾让基金公司接电话“忙不过来”,而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近期一对多的实际销售情况不佳,甚至一些预约满额的一对多产品在销售时也出现了“约而不买”的情况,导致一对多发售期普遍偏长。

  据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介绍,某只从5月初开始募集的一对多产品,根据前期的预约情况来看,200人预约名额早已超过,而原本应该售罄的产品目前仍在该行网点销售,主要原因就是“有预约的客户没来认购”。有渠道人士也称,该公司前期发行的一对多也遭遇此类情况,发行规模也低于预期。“由于预约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也有好几只一对多同时在发,一些观望的投资者可能选择几只产品进行预约,而最终只购买一只产品。”

  这基本成为了目前发售一对多的普遍现象。据业内人士透露,前期一些已经成立的一对多产品,往往需要预约发售接近1个月时间才开始正式发售。而且,目前一对多募集期普遍较长,即使是有业绩支撑的基金公司发行新一对多产品,也经常需要发行两周左右的时间。

  据基金一对多销售人员表示,从近期一对多募集情况来看,除了少部分大公司发行的产品外,近期成立的产品规模大都只有一两亿。事实上,当一对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正常化发行状态之后,开闸初期当日售罄或募集几日就能成立的光景已不再。

  还有人士表示,在业绩为王的资产管理领域,一对多发行情况不佳和目前一对多表现密切相关。目前A股市场表现不好,基金一对多业绩也出现较大分化,不少基金公司旗下一对多集体出现亏损,甚至新发行的一对多迅速跌破面值,导致投资者对部分基金公司不认可,是目前一对多发行困难的原因。

  此外,因为不少一对多持有人对资本市场较为了解,而有些银行客户经理对一对多产品了解甚少,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不信任,导致一对多发行较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金一对多销售渠道不仅依靠银行、券商,还有不少基金公司依赖直销渠道销售一对多。据一位基金人士表示,通过直销渠道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未来将加大这一块的投入,让直销渠道成为一对多发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调 查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