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克观银行TitlePh

单一网银模式将没落

2011-05-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罗克关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多年前,当国内银行陆续研发网银等支付产品时,一定想不到互联网的发展会令第三方支付公司威胁到自身的商业模式。

  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国内银行的网银产品基本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即便央行今年大力推动超级网银,但在个人客户业务方面,很少有银行愿意主动与其他银行系统互连。原因是什么?因为个人客户忠诚度很低,银行害怕互联互通将失去成为客户主办银行的机会。而主办银行地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主动权,意味着中间业务收入!

  有意思的是,随着快捷支付的问世,央行超级网银无法实现的客户体验改善目标,未来则很有可能通过支付宝得以实现。当然,这并非完全能实现,因为账户基本信息的查询还需要客户登陆银行网银进行操作。但是随着使用快捷支付商家和用户数量的增长,个人客户至少可以实现在同一个界面完成用不同银行账户对外支付的功能!

  如果快捷支付得以迅速铺开,那银行完全有理由感到恐惧。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没有独立开发网银的城市商业银行选择与支付宝合作。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实际上成为这些银行支付产品的替代。对于这些中小银行而言,在自身支付产品和网络覆盖面无法与大行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借助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平台也算是提升客户体验,维护存量客户的捷径。但是,这种合作并非没有代价,由于客户与银行的日常业务往来并非在银行界面上完成,客户黏性的下降将显而易见。小行如此,大行也是一样。

  因此,如果银行网银产品未来在客户体验上仍然坚持现有策略,那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对于银行支付功能的蚕食将不会停止。原因很简单,客户需要简单易用的工具,也需要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客户的需求如果在银行得不到满足,那必然有其他机构进来填补这块空白。从这个角度看,现有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网银产品格局,要么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最终没落,要么只能合纵连横,顺应市场潮流。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调 查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