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堵住高收入阶层的避税漏洞

2011-05-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睿鸫

  某报报道了这么一个案例:黄老板2010年的个人收入已经回到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年收入百万,而去年他缴纳的个税总共也不超过1万元。“我在账面上就给我自己开3000元的工资,每个月不过交几十元的个税。”黄老板对记者说。

  倘若没有媒体勾勒出这张高收入阶层避税路线图,公众对高收入群体如何逃避个税监管,还不那么直观和清晰。纵观这张路线图,既包括中小企业主逃税秘笈,也包括大企业高管逃薪之道,此外,还有投资客转嫁税负方法。正是靠这张避税路线图,这些高收入阶层,在国内纷纷避税已变得有恃无恐。

  长期以来,高收入者所缴纳的个税只占个税总收入的35%,广大的工薪阶层成为最大的纳税人。很显然,这样的税收结构,和“富人多交税,工薪少交税,低收入者不交税”的个税基本征收原则和宗旨相背离。

  所谓合理避税又称节税、税收筹划和个人理财等,是纳税人利用法律的相对漏洞或含糊不清的方式,以减少他本应该承担的纳税额。虽然避税行为常常被人们视为不道德,钻税收政策的空子,但它是合法的。与偷税、逃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逃税更多地是强调纳税人伪造、编造、隐瞒和擅自销毁账簿等手段,这不仅违法,严重者甚至犯罪。

  以国内个税制度设计的特点,尤其是在个税缴纳方面,在避免税上大有文章可做,而且能避税都是些高收入群体。高收入阶层目前在工资薪酬方面节省个税成本的渠道,主要有通过福利减少名义工资、分摊发放工资以及尽量采用年终奖金的方式等;还有,由于现行个税中工薪收入最高档税率是45%,高于其他所有收入种类的适用税率,因此,对于企业高管来说,往往把工薪收入转换为其他收入就能获得较低的税率。

  高收入群体大量避税,不仅不能体现税收调节器的作用,以及税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会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任凭这种避税态势发展,贫富不均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笔者以为,必须改变现在个税“一刀切”的懒汉式征管模式,尽快实现个税转型,像合理数额的家庭生活费用支出、离婚或分居赡养费、教育费用、慈善捐助、住房贷款利息、个人职业发展费用等,都可以在税前扣除。惟此,才有可能实现个税“穷人少交税,富人没法避税”的漂亮转身。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公 司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