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辽河澎湃向大海

——营口港“十二五”期间企业发展前瞻札记(上篇)

2011-06-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宇平 马智

  营口港从辽河里走出来,拥抱大海,发展之路走得非常不易;我们从小港到大港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也是东北经济振兴的一个写照,那就是“跨越”二字。担纲一个大港的责任,营口港俯首前行,无怨无悔。

  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宝玉

  

  2010年10月19日,随着“丰利”号矿石船解缆离港,营口港当年的吞吐量已达2亿吨。

  这组数字对于上世纪初吐吞量仅达2000万吨,步入资本市场未足10年的一个港口企业而言,着实够“吓人”的。

  然而,这一刻,营口港的表情却异常平静。

  如果,从2002年1月31日上市日算起,营口港在2007年10月8日跨入亿吨大港行列仅用了6年时间,按一个企业、一个港口企业的发展特质和规律来计算的话,营口港在当时的时光算是完成了一次令人震惊的“提速、快速、高速”的发展过程。那么从2007年到2010年的2亿吨突破,吞吐量翻了一个大番,短短3年时间,营口港所做出的跨越动作就真的令人惊诧无语了。没错,这是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超速行驶”,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虽然这也只是营口港近十年来“超速”发展中的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但发生在2010年,营口港在“十一五”期间所交出的答卷绝对是相当的完美。

  大背景决定大港口

  任何一个大企业成功发展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大的背景做支撑。而营口港的背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北经济重新振兴这块有血有肉的国家级大背景。这个背景巨大而翔实,深刻而又简单,在十余年间,这块背景向营口港提出了一连串的要求和感叹号。可以说,在东北经济振兴的大格局里,广袤的东北腹地几乎一直都注视着她面前的这片海域和这个港口。

  东北振兴,物流产业的强盛至关重要,出海口至关重要。这是2007年两会期间公司董事长高宝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表示出来的战略性断言。那个时候,营口港的吞吐量尚未过亿吨,但已经在东北振兴这股大潮中展现出十足的扩张力。一只脚已经跨进了亿吨大港的大门,而这时的营口港,张力十足,企业气质急剧升华,各个环节各条战线频传捷报已成家常便饭。几乎每个月份,公司所统计的吞吐量都是向上的,正在向亿吨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数字大关不停地靠近。

  其实,从1999年高宝玉上任之初,这位被业界称为“大树”的汉子便为自己的港口在心里描绘了一张蓝图,那就是亿吨大港。这个词汇在当时离营口港人似乎远之又远,遥不可及。当时的场景只有高宝玉明白,他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将营口港的业务构成和未来发展置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中。还是在这个前提下,东北企业和经济的振兴就是营口港的振兴,东北经济的发展就是营口港的发展,而国家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就是营口港制定发展战略的总纲和蓝图。在这个前提下,营口港若要成为亿吨大港,只是个数字和时间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必须统一思想,站在更广阔的大视角,放大自己的责任心,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思路。

  东北,可谓地大物博,工农业经济在国家总的经济体系上,有着极其深远影响和重要位置,随着时代更迭,她的再度崛起和重现辉煌一直为中央政府所牵挂。2007年8月21日,当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正式公布后,这个给予东北地区各业充满信心的进军令便落到了实处。而在这个规划中,所有涉及到的具有东北风骨与精神的行业,比如装备制造业,比如能源工业,比如基础原材料产业等等,几乎无一不与营口港,这个离他们最近的出海港口发生着重大关系。

  东北地区堆积着庞大的工农业经济体系,它们在未来的发展,急需找到一个进出口口岸,更需要缩短到口岸的距离,需要降低成本,需要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需要更新海岸理念。中央提出的战略规划已使营口港处于一个十分有利与亢奋的位置,因为他们看到,在东北的腹地深处,有着十分广阔而深远的产业前景,也有着纵横繁杂的产业链,将这个前景展开,那上面有着国家支持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大型煤电化基地,有着太多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业、现代农业,有着大量的钢铁、煤炭、铁矿石、石油、粮食的进进出出……无疑,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发展商机。对于营口港而言,这个机遇带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味道,带着浓郁的政治味道,更带有强大的社会责任的色彩,高宝玉说,我们从辽河里走出来,来拥抱大海。我们必须担纲起这份责任。

  在这个大背景中,这份责任的位置和重量到底有多重?

  无人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但从近10年营口港像“疯”了一样的增长速度上,可以看出,这是个无限量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东北经济深处的一个问题。因为,营口港呈递给东北的是,一个新鲜的沿海概念,一个离家最近的出海口,一个具有超级吞吐能力的亿吨大港。

  有必要再重复一下营口港在这个大背景中的区位优势。

  营口港,1861年对外开埠,距今整整150年的历史,曾为东北第一大港,现为东北第二大港,全国十大亿吨大港之一,跨越两个世纪,从辉煌到衰落,再到辉煌。1984年,营口港鲅鱼圈新港区正式开工建设,从此营口港走出辽河奔向大海,开始向同时拥有两个港区的现代化海港迈进。在短短的几年间,港口吞吐量迅速突破1000万吨。进入新世纪后,营口港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营口港2002年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集装箱运量超过30万标准箱,并于年初在上证所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实现资本运营,走出了多渠道募集港口建设资金的新路。

  2005年,营口港成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十五”到“十一五”,营口港共投入建设资金200多亿元用于港口建设,现在已拥有60多个泊位。营口港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25亿吨,集装箱333.8万标准箱。2007年和2010年,营口港实现了两个亿吨的跨越,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

  形像地说,营口港目前是东北腹地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离海最近的港口。而这个“最近”,是营口港参与港口竞争与服务东北的最大的恒定资本。

  高宝玉坦言,营口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位置,二是服务。

  巨变,还是巨变

  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离开家乡的鲅鱼圈人,这时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因为这时候的鲅鱼圈,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该是巨变,因为,她的身旁有着一个亿吨大港——营口港。

  (下转A2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