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几家私募北飞 撼动“基金之都”

2011-06-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北飞”,不仅在公募基金界流行,如今私募基金界也潜滋暗长着一股北飞的欲望。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深圳一些私募基金公司意欲把公司搬到北京或者上海,甚至江浙部分二线城市。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老总日前告诉记者,该公司实际上部分投研人员早已在北京办公多年,部分市场营销人员平时大部分时间也在北京工作。“这些投研人员读书时在北京,家也安在北京,要他们离开北京到深圳总部工作不太现实。”他告诉记者,从人才来源来说,北京高校云集,优秀毕业生多,而且很多优秀毕业生在北京就读几年后,已经喜欢上了北京这座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从投研方面来说,北京金融机构众多,部委林立,公司投研人员聚集北京,更有优势掌握各种政策动向、产业信息,以及各大主力机构的最新投资动向,更有利于公司做好业绩。

  实际上,已经有部分私募基金已经从深圳北飞到北京,如星石投资和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这两家私募基金此前名称分别为“深圳市星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乐晟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而目前这两家私募基金的全称分别为“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星石投资变更公司名称的时间为2009年4月27日。上述两家私募基金的掌门人分别为明星私募基金经理江晖和曾晓洁。

  有业内人士表示,深圳作为私募基金的发源地,近年来有发展势头放缓的趋势。尽管当地政府在发展私募基金方面出台了不少激励措施,巩固和发展私募基金之都的决心非常之大,但北京和上海等地近几年私募基金发展势头非常之快,大有赶超深圳之势。无论从私募基金公司数量,还是资产管理规模,北京和上海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发优势。北京和上海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多,这些客户正是私募基金的目标客户群。

  不过,一些内地成立的私募基金,却热衷于把注册地放在深圳。成都一家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老总就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但公司营销人员大部分在深圳工作,之所以把注册地放在深圳,“因为放在深圳,公司对外宣传时好一些,毕竟是深圳的公司,客户容易产生信任感。”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专 题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数 据
   第B004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