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央行重启千亿正回购 回购利率攀高

2011-06-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 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央行在昨日的公开市场实施了1000亿元28天正回购,数量创八周来新高。在冲抵当日到期的800亿元后,仍实现200亿元流动性“超额”锁定;同时,昨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幅走高50个基点,重返3.0%之上。

  对此,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研究员马永波向记者表示,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同,包括央票及正回购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无疑具有更强的市场化意味。此次增量,除了对冲到期资金外,也体现出市场本身的一种选择。

  “用‘适度宽松’或‘中性’来概括当前的资金面,个人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包括5月中下旬(资金价格)的那波上行,实际上只是流动性的结构性趋紧。”马永波表示。

  昨日的加权结果显示,隔夜回购利率大涨50个基点至3.03%,7天、14天则分别回落24个和32个基点至3.24%和3.80%。值得注意的是,与目前各期限资金价格相比,昨日28天正回购利率2.60%仍属偏低,1000亿元的成功放量恰显示市场对其投资“价值”一定程度的认可。

  西南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王剑辉认为,在各种资金力量的对抗中,国内货币政策的力度最终是要被稀释的。尽管货币市场利率的长期趋势是逐步抬高,但预计今年三季度的资金总量依然会较为宽裕。

  记者在查阅了今年以来正回购放量与资金价格涨跌、到期资金多寡的情况后发现,到期量巨大的交易日央行不一定会选择相应规模的对冲,但实施巨量正回购的则多数是回购利率低于中枢价格的交易日。

  同样的逻辑,至少在通胀预期基本不变,而资金面没有明显趋紧的前提下,一、二级市场利率小幅倒挂亦不会成为制约公开市场增量的因素。

  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黄艳红告诉记者,偏中性的资金面或有利于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此次端午加息的意外落空,也与目前的资金面正处在逐步向不紧不松状态的过渡阶段有关,因此宏观政策仍需观察。

  马永波认为,现在来看,国内的经济面并非高枕无忧,国际上也出现了经济恶化的趋势;同时,国内物价指数何时才能攀顶回落,也具有较大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深 港
   第A010版:报 告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