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高净值客户粥少僧多 基金一对多发行陷窘境

2011-06-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子君

  证券时报记者 余子君

  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开闸已近2年,部分投资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业务发展迅速,规模节节攀升。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经过了近2年的轮番碾压,部分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已经开发殆尽,基金专户一对多销售越来越难。

  “由于第一轮发的专户一对多产品业绩不错,我们公司的专户一对多业务发展较好,现在专户业务的规模已经超过公募业务的一半。但是由于专户一对多业务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各大银行私人业务部的高净值客户,而经过基金公司近2年的轮番碾压后,部分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高净值客户已经挖掘得差不多,如果投资业绩不是特别好,即使是嫡系基金公司,银行也不给面子。”深圳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事实上,除了银行的高净值客户有限之外,很多基金公司由于首批一对多产品业绩太差,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亏损,严重打击客户的投资积极性。深圳另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我们公司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没有发行专户一对多产品了,主要是由于首批产品发行时正值去年股市的高点,成立以后市场就出现大跌,而后期投资节奏也没有把握好,导致产品业绩很差,现在不仅银行不愿与我们合作,客户也经常打电话质问,并表示要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在开闸之初,首批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确实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不少专户一对多产品一日售罄,甚至有的产品还出现“秒杀”的火爆情况。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的陆续发行,当初的稀缺性已经没有了,专户一对多发行市场化也是必然的,投资业绩好、公司品牌好或者渠道关系好的基金公司自然会脱颖而出。而投资业绩差的基金公司出现无法完成募集的情况也很正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深 港
   第A010版:报 告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