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克观银行TitlePh

快捷支付的制胜法宝

2011-06-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罗克关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在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之后,下一代网络支付工具的市场争夺战正式拉开序幕。上周,被外界称为国家队的中国银联,也高调发布“在线支付”。记者注意到,“在线支付”所囊括的认证支付、快捷支付等功能,与支付宝推出的“快捷支付”有不少相似之处。凭借这款产品,银联也成为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在快捷支付模式上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公司。

  从银联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来推测,这种不需要跳转网银的线上支付方式技术应该不复杂。记者曾经参加过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说明会,他们解决外界最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支付宝的数据库和银行数据库并不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而是通过独立的专有线路进行连接。解决了这个环节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用户界面上的其他繁琐环节简化就变得很容易。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相对简单的技术门槛,这种新的线上支付工具很快就会被蜂拥而入的竞争者竞相使用。在银联之后,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肯定还会不断面临其他公司的挑战,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而在竞争门槛如此低的情况下,“快捷支付”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哪里?这一新的工具对银行的意义又何在?记者认为,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快捷支付工具和线下的支付渠道一样,将与使用这一工具的商户直接相关。

  熟知线下支付渠道的银联、VISA、MASTER等支付公司发展历程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些公司庞大的支付网络最初都依赖和一家家商户的谈判、签约而逐步构建起来。而当签约商户数达到一定量级之后,才会对客户和银行带来足够大的吸引力:客户会觉得方便,银行则乐见刷卡交易额的节节攀升。和线上工具不同的是,线下支付渠道由于有硬件设备铺设的成本、市场准入等门槛,市场后来者要想迅速超越先行者,殊为不易。

  但是线上支付公司则不存在硬件铺设和市场准入的限制,主要的问题还是回到了用户和商户的接受程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对客户体验便捷的支付工具,在商户方面却不被接受,这种客户使用上的便捷感其实是无效的。因此,线上支付工具无论怎样升级换代,能否覆盖更多的商户,才是取得市场成功的核心要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在线支付工具才刚刚度过起步阶段,用户对于在线购物和在线支付的认识近两三年才发展起来。但这种趋势对银行来说,或许意味着刷卡交易规模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试想一下,如果数年之后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渠道将绝大部分的虚拟商铺连接起来,其中可能激发的线上交易量会是多少?而与之对应的银行卡刷卡交易规模,又将是多少?

  因此,究竟谁能够在这场刚刚起步的竞争中获胜?尚需拭目以待。

   第A001版:头 版(今天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