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富安达基金李剑锋:业绩才是硬道理

2011-06-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海秦

  我们首先要活下来,其次再谋发展。新公司要做好的第一是业绩,第二是业绩,第三还是业绩。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长跑,投资业绩最重要,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我们理性与现实的路径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 海秦

  2011年6月8日,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由南京证券发起成立的国内第64家基金管理公司——富安达基金盛大开业。李剑锋面露微笑,作为效力南京证券近二十年的南京证券高管,他有了新的头衔——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如今,他率领一支证券业精英劲旅,扎根上海滩,进驻基金业。

  筹备迅速的新公司

  盛大的开业典礼吸引了业界关注的目光。而在拿到成立批文之前,基金业内了解富安达的并不多。事实上,自从基金公司家数进入“60后时代”,随着筹建门槛的提高和监管标准的提升,新一批基金公司往往要经历比前辈们更曲折的筹备期考验。由于需要经历发起股东谈判、股东资质审查、材料申报、现场检查、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的环节考验,没有两三年时间,新基金公司很难破茧而出。

  2008年11月,富安达基金股东在南京召开了发起人大会。2009年2月上报了筹建申请,3月正式获得受理,7月获准启动现场筹建。2010年5月通过现场检查,10月通过专家评审。2011年4月富安达基金正式获批,筹建效率可谓神速。

  “在法人治理上,我们借鉴了行业发展的经验,引入的两家发起人股东均承诺长期持股,5年内不转让股权,并且不参与基金公司的经营,以保证基金公司独立运作。”李剑锋说。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富安达核心管理团队大部分来自南京证券,这支精锐劲旅秉承了南京证券一贯雷厉风行、勤勉实干的工作作风,在紧锣密鼓的高强度筹备期已经初露锋芒。李剑锋在南京证券曾长期分管自营、资产管理、固定收益和研究所等部门工作,率团队创下近五年证券投资年化收益超50%的不俗业绩。拟任副总经理蒋晓刚具有19年证券从业经历,督察长陈宁具有18年证券从业经历,均经受过市场的反复考验,对资本市场的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控力。在南京证券十几年如一日的磨合,使得他们的合作默契无间,工作效率异常高。

  坚决走业绩路径

  基金审批六通道开通后,很多基金公司都将不断发新产品作为突围的路径。但对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公司来说,这条路径显然行不通。对此,李剑锋明确表示,争取3年内能在行业立足,首先是活下来,其次再谋发展。不为发产品而发产品,新公司要做好的第一是业绩,第二是业绩,第三还是业绩。“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长跑,投资业绩最重要,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我们理性与现实的路径选择。”

  对1992年就进入证券业的李剑锋来说,通过对投研管理实践长期不断的总结,他对证券市场有了自身深刻的理解。此番进军基金业,他再次强调,业绩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必须狠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券商系基金管理公司尽管没有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也没有外资的全球化经验支持,但却拥有这两者都不具备的本土化专业优势,有的是对中国新兴加转轨期资本市场的感同身受和深刻理解。而扎根于A股市场的本土化投资专业优势,恰是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富安达基金的核心团队,目前多是依赖于南京证券的大本营,同时结合公开招聘来构建。

  “新基金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一定是渐进式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他说。如今,富安达基金投研队伍大多数成员拥有多年的买方或卖方研究工作经历。据悉,首只股票型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自1996年以来,具有15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一直在南京证券做投资。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线的推进,富安达计划不断引进和储备优秀投研人才,以增强公司整体投研实力。

  好公司就像一台好机器

  自1992年进入证券业,李剑锋的从业经历至今已近二十年。经纪、自营、资管、固定收益、研究所,几乎所有的券商业务都做过了。2003年南京证券领导班子调整,他出任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分管自营和研究所业务。资本市场20年风云变幻,有一些机构爆发风险相继倒下,同时新锐力量不断崛起。对此,李剑锋认为,金融机构要想获得长治久安,内部管理至关重要。

  “我喜欢的管理风格,不是事必躬亲。当然,现在公司刚成立,很多前期准备需要我投入更多。今后公司逐渐上轨道之后,我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一台运转自如的机器。”李剑锋笑谈。据悉,目前富安达基金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约一百四十个,执行起来,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深谙管理学的李剑锋认为,科学的管理应该是分级管理,逐级授权,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将其规范化、明确化。

  “在法治而非人治的基础上,每个人才能更清楚地明白自身的责任在哪里,目标在哪里,行为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进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个人的才能,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使整个机器运转失灵。”当然调试一台机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李剑锋表示。

  李剑锋认为,在借鉴西方管理科学成熟经验的同时,也要重视沟通,注重团队协作。“好的公司,内部一定是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有了这种内部合力,不管公司外部环境如何艰难,我相信公司都能够渡过难关。”

   第A001版:头 版(今天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