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投资有舍才有得

2011-06-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记得法国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经阐述过他在艺术创作中成功之道: 我会选择一块石料,然后铲掉我认为不必要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件非常好的创作。那么,在投资中哪些是“不必要的部分”呢?笔者认为,除了是那些组合中不符合预期的个股,更是一些投资者应该避免的误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就一些常见的误区做了总结并引以为戒:

  过度分散投资:自从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以来,部分投资者对分散投资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持股个数越多组合风险就能降得越低。

  如果对这一理论有了深层了解,大家就会领略到,只要在组合中充分降低个股及行业之间的相关性,一个持有30只股票的组合的风险,不一定高于一个持有200只股票的组合。

  过早获利了结,过迟斩仓止损: 割肉止损永远是痛苦的。在投资过程中及时止损的重要性,大大超越择时获利。在过去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笔者曾多次因为个别牛股短期涨幅太高而匆忙获利了结,结果为了错失后面更大的行情而后悔。相反对一些自认研究颇深并持仓已久但是表现反复令人失望的个股, 却耐心地等待反弹机会,最后因不能果断了结而损失惨重。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与果断。

  对媒体及内幕信息的盲从:对那些声称靠内幕消息发大财的投资者,笔者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首先这是违法行为,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长远而言,内幕交易中的内含投资风险极大,因为你往往无法认证透露信息者的各种企图。事实证明国际上很多伟大的投资家如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靠研究公司及行业的公开信息,就能作出非常准确的投资判断并获取优异回报。

  同时,对媒体及券商报告应保持谨慎并加以理性分析,因为有些报道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群体性和渲染性,投资者不能草率地依赖这些信息来做投资决策。

  不适当地运用各类技术分析和估值方法:最近,投资者经常问起为什么银行股在盈利增长良好的情况下估值却不断下滑。如果简单地套用常见的估值方法如静动态市盈率,市净率或是股本回报率,银行股简直是太便宜了。但当进一步研究整个宏观形势,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表内外总体信贷规模近年来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 按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信贷一旦超过此比例,银行体系就可能会出问题。

  所有的估值方法都有局限性和误导性,只有适当地运用以及配合其它分析方法,它们才能成为良好的投资工具。

  (华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陈宏初)

   第A001版:头 版(今天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