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纽交所全球上市部亚洲区总经理杨戈:TitlePh

瞒天过海不可取 反向收购问题多

2011-06-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清香

  证券时报记者 李清香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在海外的上市公司因为做空机构的研究报告而霉运连连,这些“中国概念股”或者被集体诉讼,或者被停牌甚至摘牌,有些新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也接连破发。针对这种情况,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球上市部亚洲区总经理杨戈呼吁: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要走正道,遵守中国和美国的法律法规,不要贪便宜走捷径。

  杨戈认为,上市公司出现做假账等问题,是各个市场各个国家都会发生的现象。但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近期集中出问题,则属于比较少见的现象。他表示,出问题的中国概念股大部分是反向收购买壳上市的公司。

  相对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的公司来说,通过反向收购买壳上市的公司,由于所聘用的中介机构都很小,工作不够严谨,尤其有些收费很低的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没有分支机构,又不可能飞到中国作很多尽职调查,投入的精力和专业水平显然比不上四大事务所,所以,这些公司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出问题的中国概念股主要集中在买壳上市公司。

  杨戈表示,纽交所不鼓励买壳上市,认为买壳上市不是好的途径。纽交所目前80多家中国公司中,95%都是通过IPO上市的,只有4、5家属于场外交易市场(OTC)反向收购后先转到全美交易所上市,待其规模增大后达到纽交所1亿美元流通市值的要求时才转到纽交所挂牌上市,所以纽交所出问题的中国公司的数量和比例都相对较少。

  记者也了解到,在美国其他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国公司中,55%~60%是通过反向收购挂牌上市的,通过IPO正常上市的只占一小半。所以其他交易所出问题的公司也比较多。

  杨戈认为,由于近来中国上市公司多,尤其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多,中国概念股被揭露出问题的也多,会导致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群体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投资积极性和估值水平,也会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产生障碍。

  但应该区别对待IPO上市公司和OTC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公司自己也要反思,海外上市要走正途,不要贪便宜走捷径。而即使是IPO公司,也切不可有做假账、欺诈等瞒天过海的侥幸心理,有问题的公司迟早会被揭露出来。

   第A001版:头 版(今天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数 据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