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客户冷处理基金不潜伏一对多关注度降至冰点

2011-06-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曾经持有人、基金公司、客户经理等都在网络上公布一对多净值,但随着一对多业绩大面积亏损,市场对一对多关注度降至冰点,不仅持有人无心披露净值,一直潜伏在各大论坛中的基金公司“内线人员”也撤退了。

  一位一对多持有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因为自己所购买的产品业绩表现糟糕,已很久没有关注产品的业绩表现。他还透露,过去在一个近200个一对多持有人组成的QQ群中,大家每天都会互相讨论自己购买的一对多产品表现和客户服务,以使了解更多基金公司的专户情况。不过,目前该群现在已经没有声音了,偶尔有人出来说话也是讨论私募基金,而阳光私募的表现也不好。

  记者还发现,目前在各大财经论坛中,除了由投资者自发将购买产品公布净值走势外,一些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也潜伏其中,因此过去不少一对多产品业绩及公司内部信息能够很快被公开,不过目前这些“内线人员”基本撤退。还有一位一对多业绩统计者透露,过去一些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业绩较全的数据是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发布的。“对于关注者来说,无论数据来源,只要能够获得数据,都算是为大家了解一对多情况提供一条渠道。不过,已经很久没有一些公司产品的详细数据了,目前的统计一对多产品数据越来越少。”

  在国内某著名财经网站上,一对多讨论帖已经近一个月没有跟帖。“就在一年前同期,每到周末大家互报净值时,论坛页面都需要翻页,大家的讨论更使跟帖量飙升。今年因为一对多表现没有亮点,已经一个月没有翻页了。”某投资者告诉记者。

  “目前无论从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角度,对一对多的关注都转入冰点,前期没有盈利的基金公司后期热度本来就不高,加上今年业绩表现下滑难以吸引客户,已有公司决定暂时搁置一对多。对投资者而言,自己所投资的产品没有赚钱,也使一大批投资者不愿意继续关注,可能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分析认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行 情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人 物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