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我曜理财TitlePh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机到来

2011-06-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唐曜华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虽然不会太大,却也是有迹可循。每逢加息后或银行资金面紧张时,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便会因此走高,此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通常也会水涨船高。此外,月末、季末银行揽存压力较大时,也会主动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金面紧张常常伴随股市下跌,此时暂时将股市资金转向投资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也是上佳选择。

  最近一次银行资金面非常紧张的时期是春节前后。彼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7天品种的利率曾飙升至8%以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纷纷大涨,预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理财产品并不鲜见。

  眼下,资金面再现紧张局面,6月22日7天SHIBOR利率高达8.835%,已超过春节前后8.5117%的最高点。这次银行也早早开始着手应对,从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就开始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如,光大银行在6月14日即宣布提高月月盈和季季盈系列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据Wind数据显示,在本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即6月1日至6月13日)发售的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含)的理财产品占比只有8.18%;但6月14日至6月21日期间,预期收益率超过5%(含)的理财产品占比提高到了22.1%。

  在同业拆借利率飙涨之下,投资挂钩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理财产品无疑是最直接受益的。同业拆借的交易对手多为商业银行,因此理财产品资金用于资金拆借的风险也不高。例如,春节前后北京银行发行的此类产品均顺利实现了预期收益率,多只产品年化收益率达7%以上。

  不过,单纯挂钩SHIBOR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多,银行理财产品更青睐发行组合投资型理财产品。此类产品由于投资对象较多,即使包含同业拆借这一投资方式,但受益同业拆借利率飙升的程度并不明显。再进一步讲,即使可获得较高收益,但由于不少银行理财产品还设有“到期收益中高于预期收益率的部分作为银行管理费的规定”,额外获得的高收益可能因此落入银行口袋。

  不管怎么样,每逢银行钱紧时,理财产品收益率均会不同程度上涨。这既有上述外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内部需求推动。当前,高收益理财产品已成为月末、季末时点银行重要的揽存手段,为了利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存款,银行补贴收益也在所不惜。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