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积极备战小QFII 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TitlePh

基金香港公司翻墙挖角内地公募人才

2011-06-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杜志鑫

  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

  一直被基金业所期待的小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未推出,但国内基金公司所设立的香港子公司却对此寄予厚望,为了备战小QFII业务,国内优秀的资深公募基金经理成了这些香港子公司的挖角目标。

  日前,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基金经理变动公告,证券时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该基金经理从这家基金公司辞职加盟到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了。

  去年,南方、博时等基金公司的香港公司招聘人才时都要求具备海外经历,各家基金公司对香港公司的定位也是“出海的桥头堡”。而今年为了备战小QFII业务,这些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不得不加大人才储备,开始挖角国内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香港业务部的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通过借用其他机构的QFII额度已经将业务开展起来了,无论香港,还是欧美等海外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国内市场非常感兴趣,一旦小QFII制度出来,基金公司的香港业务可能会出现井喷,而目前香港公司的人手明显不够,所以他们得抓紧从国内公募基金挖掘一些人才。

  记者还了解到,很多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总经理感觉人不够用,所以目前部分公司的香港子公司有时还不得不在母公司借人过去干活。

  除了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熟悉A股市场、经验丰富之外,薪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深圳一家猎头公司的相关人士介绍,在香港,一般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会给员工期权,而国内基金公司因为法规限制,目前并不能给员工期权,所以国内基金公司只能是高薪挖人。在薪水比较上,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基金经理的薪水属于较高水平,但是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基金经理的薪水仍然是低的,所以很多公司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会考虑从国内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中挖人。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基金公司已经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包括南方、大成、博时、华夏、嘉实、易方达、广发、海富通、上投摩根、汇添富、华安等公司。其中,大成基金的香港分公司大成国际走得最为靠前,目前大成国际已获得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发行了3只中国概念ETF产品,博时、易方达、南方等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也已有私募产品发行。

  据了解,不少基金公司希望通过运作管理私募产品积累经验,然后过渡到公募产品。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专 刊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专 刊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人 物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T001版:T叠头版:特 刊
   第T002版:特 刊
   第T003版:广 告
   第T004版:广 告
   第T005版:广 告
   第T006版:特 刊
   第T007版:广 告
   第T008版:广 告
   第T009版:广 告
   第T010版:特 刊
   第T011版:特 刊
   第T012版:广 告
   第T013版:广 告
   第T014版:特 刊
   第T015版:专 版
   第T016版:特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