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重权益轻固收 券商资管跛脚前行

产品线严重失衡,主攻权益类投资的券商理财几乎全盘皆墨

2011-06-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曹攀峰
  今年以来可计算业绩的17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仅有18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   张常春/制图

  目前,已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虽然已经达到221只,但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型产品却仅有5只,债券型产品也只有30只,合计占比不到16%;而混合型、股票型、QDII型等权益类产品数量共有186只,其中混合型产品就高达115只。受发展年限短、青睐于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对券商利润贡献较少等影响,券商大多不愿发行固定收益产品。打造全产品线,券商从单科优秀生向全科优秀生转变,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

  证券时报记者 曹攀峰

  在上半年低迷的股市行情下,以权益类投资为主的券商资管发行渐冷,以固定收益见长的银行理财却疯狂吸金5万亿。两者巨大的反差将券商资管产品线的失衡问题暴露无遗。券商资管急功近利导致的重权益轻固收,令正迈入起步腾飞新纪元阶段的券商理财蒙上了一层阴影。证券时报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今年注重权益投资的多家券商其资管业务发展趋缓,而个别产品线齐全的券商却受益匪浅。

  几乎全军覆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攻权益类投资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几乎全盘皆墨,而取得正收益者几乎全部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与此同时,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券商固定收益类产品非常稀缺。

  于是,今年理财产品发行市场出现了强烈的反差:以权益类投资为主的券商资管产品发行场面冷清,本欲扩大规模的券商资管,今年前5个月规模微增43亿;而以固定收益类产品见长的银行理财疯狂吸金,今年前5个月吸金高达5万亿。

  上述反差已引起券业的重视。受访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认为,从满足客户需求和可持续经营角度出发,券商需增加更多货币类和债券类的产品,打造均衡的全产品线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

  产品线严重失衡

  “我们的君得利2号货币型产品规模已由今年初的十多亿增至目前的50亿,达到了规模上限。”国泰君安资管部投资经理黄文卿向记者透露。在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冷清的背景下,国泰君安两只货币型产品显得很出彩。

  截至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虽然已经达到221只,但是,货币型产品却只有5只,债券型产品仅有30只,这两类产品的占比只有15.8%。而混合型、股票型、QDII型等产品数量共有186只,其中混合型产品则达115只。事实上,从投资标的角度看,混合型产品与股票型产品几乎雷同。

  所谓混合型产品,又可细分为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三类,当下平衡混合型产品为主流。通常情况下,按照产品设计说明,混合型产品投资于股权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几乎相等。但在现实运作中,相关产品的管理人往往把大量资金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

  譬如以权益类投资为主的某券商旗下共有十多只理财产品,其中九成以上为平衡混合型产品。翻阅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资产管理报告可发现,相关产品80%甚至93%的资产均投资于股票。该券商混合型产品的投资情况在整个资产管理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多家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券商理财产品投资股票比较有优势,所以当下主要做好权益类投资。

  失衡三大原因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券商青睐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利润贡献较少和资产管理开展年份较短,是券商不太愿意发行固定收益产品的三大原因。

  受访券商资管负责人均认为,券商在债券业务、货币业务方面并无优势,券商的优势在于资本市场,因此观念上仍首选做权益类投资;同时,权益类投资能迅速做出成绩。申银万国资管部总经理单蔚良认为,市场永远关注收益率最高的产品,“比如私募的规模并不大,但却引人关注,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这个逻辑下,券商管理团队都乐于做权益类产品,一旦某只产品业绩惊艳,将很快成为市场焦点;对于新涉足资管的券商,也会选择对品牌提升有较大帮助的权益类产品作为主攻方向。

  按业内惯例,券商债券型、货币型理财产品基本不提取业绩报酬,且管理费率普遍较低,最低者每年仅有0.33%,仅相当于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的三分之一。黄文卿表示,“管理一只货币型产品与混合型产品的成本差不多,而最终收取的报酬却很少,性价比确实不高”。按照0.33%的管理费率计算,一只50亿规模的货币型产品仅能贡献1650万的管理费;而一只10亿规模的混合型产品,按照通行的1.5%的年管理费率计算,就能贡献1500万管理费,如果再加上业绩报酬,该混合型产品贡献的利润甚至可达到货币型产品的3倍。

  虽然券商2005年已开始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受制于多种因素,券商资管真正发展是在2009年之后。统计数据显示,涉足资管业务的55家券商中,近一半的券商2010年以后才开始发行产品。因急于树立品牌,大多券商主攻权益类产品。2010年,东海证券和浙商证券旗下权益类产品业绩突出而赚足了眼球。

  全产品线是大势所趋

  然而,青睐权益类投资的券商资管今年却吃了大亏,已有产品陷入亏损,且新发产品规模难以提高。但产品线齐全的券商却受益匪浅,如国泰君安大放异彩。在收益靠前的前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国泰君安独占三席。

  招商证券资管部投资经理申卫国和东海证券资管部投研总监田琰均认为,从券商资产管理产品链角度来讲,确实需要有债券型和现金型产品。

  “券商如果拥有从低风险近似无风险、到高风险的一整条线的产品,就能够对抗市场波动,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单蔚良认为,市场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券商团队发展和持续经营角度出发,必须有完整的产品线,如果仅有权益类产品,就会“死得比较惨”。他认为,券商资管打造全产品链乃大势所趋。

  “投资者需要什么产品,我们都会尽量提供,不能说我们会炒股票,就只提供炒股票的产品。”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子公司总经理章飙表示。

  虽然受访的券商资管人士均同意打造全产品线是大趋势,但部分券商认为搞全产品链仍需要时间。“在初期阶段,券商资管都倾向于做最拿手的投资,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发展会逼着券商从单科优秀生向全科优秀生转变。”单蔚良表示。

  相关新闻

  货币类产品抢眼

  券商权益类产品全军覆没

  证券时报记者 曹攀峰

  截至上周末,今年以来可作比较的券商权益类理财产品几乎全盘皆墨,反倒是债券型、货币市场型等固定收益产品表现抢眼。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可计算成绩的172只产品中,仅有18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其中,10只为债券型,5只为货币市场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达到83.3%;另外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中,2只为混合型产品,1只为股票型产品。

  分不同类型产品来看,在可计算数据的80只混合型理财产品中,平均收益率为-8%,单只产品最大亏损幅度达23.6%;22只股票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6.1%,单只产品最大亏损幅度达13.7%;此外,34只FOF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3%,单只产品最大亏损幅度达16.2%;2只QDII产品分别亏损8.1%和12.9%。

  在权益类产品几乎全线溃败的另一边,债券型、货币市场型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却逆势上行,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正收益。有可比数据的29只债券型产品中,10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0.98%。

  值得一提的是,仅存的5只货币型产品不仅全部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1.7%,而且在172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排行榜前5名中,4只为货币型产品。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专 刊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专 刊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人 物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T001版:T叠头版:特 刊
   第T002版:特 刊
   第T003版:广 告
   第T004版:广 告
   第T005版:广 告
   第T006版:特 刊
   第T007版:广 告
   第T008版:广 告
   第T009版:广 告
   第T010版:特 刊
   第T011版:特 刊
   第T012版:广 告
   第T013版:广 告
   第T014版:特 刊
   第T015版:专 版
   第T016版:特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