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政策松动 通胀见顶 估值修复TitlePh

三大新预期助力A股“七翻身”

2011-07-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汤亚平
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本周是今年A股运行时间过半的关键一周。经历了上周的爆发式反弹之后,本周行情呈现震荡蓄势之态。从日K线组合看,这种承前启后的走势,既确保了反弹成果,又对后市的运行更加有利。

  综合各大机构观点,普遍认为,上半年风险大于机会,下半年机会大于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悲观预期开始转变,三大新预期将推动A股震荡前行。

  政策松动新预期

  上证指数探底2610点后,在两根放量阳线的推动下直接站上了6月初的震荡平台,基本宣告了3067点以来的调整已经结束。这主要得益于紧缩政策松动的新预期。温家宝总理关于通胀控制在5%以下,经济增长达到8%以上的一番讲话,使得市场产生了政策面松动的新预期。对此,市场的解读为:通胀控制在5%以下,表明通胀可控,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红线由4%提高到5%,意味着政策对于通胀的容忍程度提高了;而经济增长达到8%以上,表明宏观经济软着陆的状况也保持良好,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大为减轻。

  现在回过头看,政策新预期的产生有一个过程。今年5月以来,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屡屡落空,如“五一”假期、端午假期、5月数据公布前后、央行5个月来首次停发央票……在这些敏感的时间节点,市场预期的加息并没有兑现。尤其是近日一年期央票利率跳升高出同期定期存款25个基点。从历史经验来看,一年期央票利率对加息有一定的标杆作用。可是,央行还是没有急于加息。这意味着央行对加息越来越谨慎:一是紧缩的效果开始显现,二是担心紧缩过度。

  去年10月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市场普遍认为,在这一轮紧缩周期后,国内紧缩政策可能将会告一段落。进入7月后,即使央行再度采取加息工具,恐怕也是整个加息和紧缩周期的“收官”了。目前,市场对于利空因素的消化已经在盘中得以体现,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除央行之外,其他一些部委也已发出了政策松动的信号。银监会近日否认叫停房地产开发贷款,此前还出台十措施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住建部最近明确表示,短期之内尚未考虑出台更严厉的房产调控措施,此前还针对保障房开工率不足3成,要求各地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11月末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发改委通知称,允许地方平台公司为保障房建设发债,不仅缓解了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同时也缓解了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违约的忧虑。

  通胀见顶新预期

  目前机构的研究报告普遍认为,通胀很有可能在6月见顶,此后逐渐回落。主要理由有四:

  其一,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领先指标预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创28个月以来新低。而汇丰中国6月PMI预览指数回落至50.1%,离50%仅半步之遥。国际上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其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见底。本轮紧缩周期中,M1增速从2010年1月份最高点38.9%下降至2011年4月份的12.9%,5月份M1同比增长为12.7%,预计6月M1同比增长12.8%,较上月同比略升。从政策收紧和货币运行周期来看,可以判断M1增速已接近底部,未来M1处于缓慢回升过程。而考察2003年以来的情况,货币增速稳定在16%以下的条件已经满足,通胀趋势性回落也将在6、7月份以后出现,因而货币政策在三季度后期松动的概率加大。

  其三,下半年翘尾因素将快速回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近日预计,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较5月的5.5%更高,其中的翘尾因素将达到3.7个百分点的全年最高值。下半年由于翘尾因素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应在可控区间运行。

  其四,全球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上周四,美国联同国际能源署27个成员国宣布,计划在7月份一个月内向市场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每天200万桶。其中,美国能源部将会从其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3000万桶,占整个国际能源署释放量的一半,欧洲将提供总释放量30%的石油。面对国际能源署平抑国际油价的举动,中国政府表明了支持态度。

  估值修复新预期

  进入7月份,2011年半年报披露工作将拉开序幕,半年报业绩增长将赋予A股估值修复的新预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794家上市公司预告中期业绩。其中,615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增、扭亏和续盈,占比77.46%;79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减,占比9.9%;89家业绩预亏,占比11.2%;其余11家上市公司预告中期业绩不确定。126家上市公司预计中期业绩增长1倍以上。

  57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披露2011年中期业绩预告,占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96.79%。其中,473家公司中期业绩预增,占比82.7%;99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占比17.3%。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在26家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6家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占比23%。

  从报喜行业分类来看,石油、化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公司业绩增幅最为抢眼。同时,机械设备、水泥和仪表行业中众多上市公司业绩向好。从行业可持续增长看,受益于国内保障房建设和基建投资,三季度相关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向上的发展势头。随着通胀压力缓解,三季度中下游制造业如机械、家电、汽车、信息设备、电子设备行业成本压力缓解,毛利率将回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意外提高到3500元并于9月1日起实施,使大消费板块又有了估值新预期,四季度消费品可能表现会更好一些。

  从行业稳定增长看,煤炭、银行、地产、钢铁等行业中期业绩有保障,将为蓝筹估值修复提供新动力。从“十二五”规划提升估值的新预期看,工程机械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有望在7月份发布,预计到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将有望达到9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而战略新兴产业的估值新预期,将根据中期业绩而产生分化。

  总体上,市场对政府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的忧虑减少,对通胀的敏感度逐渐减弱,而企业第二季度的盈利也没有如市场预期般的大幅下滑,所有悲观预期开始转变。新的预期逐步成为市场主基调,有望推动A股震荡前行。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行 情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