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密谋高息协议存款 基金赞助银行

2011-07-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湉湉

  证券时报记者 李湉湉

  尽管银行年中考核节点已过、揽存压力骤降之下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期回落,但此前通过协议存款方式“赞助”银行的基金,仍可凭借协议条款中的高息获取收益。有知情人士透露,相比于质押式逆回购“借钱”给银行,协议存款的收益更高,不过,由于基金办理协议存款的手续相当麻烦,一般只有收益来源较少的货币市场基金愿意做协议存款,此外,一些风险厌恶度很高的年金客户,也要求基金公司做“高息且稳当”的协议存款。

  由于央行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从6月起每月考核日均存贷比和5月底企业所得税清算等原因,今年年中流动性的紧张程度尤甚往年。6月下旬,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触及9.5%,创三年半新高,Shibor7天和14天的两个品种也都突破了9%,银行资金捉襟见肘。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说,短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和相应期限Shibor高度相关,由于中长期Shibor反映了报价方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所以近期3个月期的Shibor和质押式回购利率有一定偏离,保持了正利差。“而协议存款的收益一般还会在同期限Shibor的基础上加点,普通的加50个基点,如果资金量大,议价能力会更强,可以加到80个基点甚至更高。”该人士说。

  尽管是稳定的较大收益,但协议存款相当繁杂的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让很多基金望而却步。“一般只有收益来源比较少的货币基金或者是极度厌恶风险的年金客户,才会看在收益的份上,忍受协议存款麻烦的手续。”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年金部人士透露。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由于协议存款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投资工具,需要基金管理人和银行一对一地谈,审批办理手续很严格。一般的流程是:基金经理先跟银行的分支行谈好协议存款利率,分支行向总行申请授权,总行同意后授权给分支行相应的额度;然后基金经理向公司打签报,说明为什么要做协议存款、收益怎么计算等,公司领导层层批示同意后再做。做协议存款的如果是年金,还需要年金理事会口头同意;如果是公募产品,则需要知会托管行,办理协议存款的时候要托管行派专人与基金公司运营部的会计人员共同到柜台办理。

  不过,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担心,做质押式的逆回购是直接面对银行总行,而做协议存款是在分支行,而且一般是“比较缺钱”的中小银行分支行,尽管有层层的审批和流程,但资金安全是基金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一些基金公司对协议存款一直持“不参与”的态度。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环 球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