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聚焦江阴上市公司集群系列报道之三TitlePh

政府角色再思考:上市增速要为公司质量提升让路

2011-07-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丽 孙玉
  江阴上市公司华西村的纺织女工在生产线上忙碌。 Phototex/供图

  “十二五”开局之年,江阴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到“十二五”末,江阴上市公司数量要达到50家。以江阴目前已有29家上市公司计,这一目标不可谓不保守。

  江阴清楚地知道,如果“十二五”末真的只有50家上市公司,江阴上市公司数量县级第一的地位可能不保,但江阴更清楚地知道,唯有质量才是根本。而这正与江阴争创绿色GDP、构建“幸福江阴”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证券时报记者 朱丽 孙玉

  江阴是春申旧封之地,与苏南模式一脉相承,并最早在县级市中进行资本运营并演绎“江阴现象”,“华西骄傲”在此已长存半个世纪,她并没有任何独特的先天优势,但为何总能在苏南群县领风气之先?为何能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桂冠?

  十个月内,连续5家公司成功A股上市,“江阴板块”以强势回归结束了长达六年的A股蛰伏。以退为进,让上市增速为江阴公司质量提升让路,矢志打造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集群;内外兼修,完善公司发展条件,不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法人治理,让江阴板块A股盈利水平超越沪深股市平均水平。这是江阴市政府的新目标。

  以退为进:

  速度要为质量让路

  十四载未负盛名,如今把旧赏轻抛。

  从1997年江阴第一股上市,江阴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中国企业海内外上市数量的1%。数量上看,江阴板块值此盛名;但从质量上看,江阴板块尚无一家明星公司,且总体盈利能力落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历史上每发生一次经济变革,政府理念都会经历一场升华。如今江阴宁可暂把浮名抛却,也要攻坚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日前当着全国数家主流媒体的面,宣告江阴要“打造中国最优秀上市公司集群”,并在7月2日召开上市工作会议,主题就是要抓公司质量。这是今年党代会后江阴政府的第一个大动作,也是江阴资本运作理念的一次新的升华,是经历了粗放式发展、太湖“蓝藻危机”之后的反思,是启动江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江阴20家A股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一半,而市盈率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倍,其中有一家公司已被暂停上市,有一家公司已“披星戴帽”。江阴板块隐忧浮现。朱民阳丝毫不回避江阴板块存在的问题:一是江阴板块中传统产业是上市主体,创新型企业为数不多,这也是总体盈利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二是企业投资分散,且新投产业未能成为其强势产业;三是公司治理与真正的现代企业、跨国企业还有不小差距。对此,朱民阳表示,政府要转变角色,从以往主抓上市公司数量转向注重质量。

  “想一般企业家所未想、做一般地方政府所未做”,处处先人一步的眼光,是江阴板块形成且不断超越的重要条件。早年的江阴政府是企业上市的领路人。上世纪90年代初,江阴就引入资本运作观念,提出资产重组、资本经营的发展思路;1996年成立了以体改办、财政局、人民银行、政府办等13个部门组成的企业股份改制上市指导小组;到2000年,江阴拥有了10家上市公司,江阴板块初步形成。如今,江阴拥有29家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理念深入企业家之心,政府引导角色已可告结束。

  上市公司多了,如何做好江阴板块就成了江阴政府新的使命。“评估资本运作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朱民阳认为,要实现从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转向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就要重视创新和品质,加快上市速度应当以确保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全面提升江阴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应当在“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转型大赢家”的模式下,把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

  政府如何帮助企业成为大赢家?江阴市上市办主任李建国表示,要研究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机制,创新上市公司运作机制,政府要在新的理念下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江阴市政府作了如下部署:一是规划上要形成集群,对江阴的几个区域作出产业集群规划;二是资源分配上向上市公司倾斜,江阴本身资源稀缺,特别是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资源,要把有限的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三是从技术创新上来引导企业打造优秀公司,号召产学研组成联合体,并从政府财政安排上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四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将打造江阴人才特区政策;五是优化政府服务。李建国特别提到,政府服务包括政府监督,有些企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某些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如今质量优先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江阴市副市长封晓春表示:“企业能不能上市,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增长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上市方案设计得再周全也是枉然。”为此,江阴专门聘请了专家来把脉江阴板块,把脉的重点是找问题,想办法。这与江阴以往请专家总结江阴板块成功经验迥异,但却恰恰彰显了江阴市政府的勇气,正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这也是“江阴板块”向“中国最优秀上市公司集群”转变的关键标志,表明了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圜。

  软硬兼修:

  政府全方位服务企业

  在采访江阴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时,这位董事长说,有媒体人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江阴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好企业?”

  是的,江阴论区位、绝非最优,论家底、也非最厚,为什么却能成就这么多行业龙头?

  这位董事长回答,这除了江阴人有敢打敢拼,敢想敢做的人文特点外,江阴市政府的软实力构建功不可没。他举了一个小例子,几年前,这位董事长由于长期过度接听电话罹患听神经瘤,江阴当地医院院长及时联系了上海一家大医院,并全程陪同他前往治疗。当时这位董事长惊讶于院长的热心,事后才知道,江阴市政府规定,当地医院一旦检查出某位企业家患有特殊疾病就要在第一时间向市委书记报告,这位董事长赴上海治疗正是在市委书记的亲自过问下进行的,而这一切当时并没有人告诉他。这种人文的关怀有时能激发出超越经济刺激的能量。

  这种软实力归结到制度上,更是成果颇丰。几年间,仅从上市优惠政策来看,江阴市委市政府就前后制定下发了《企业上市工作暂行意见》、《关于推进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市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企业科技资本发展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数份文件,形成了系统的优惠政策,强化了政策扶持力度。直到2011年,江阴在很多县级市政府眼中简直是个奇迹:几乎每几年都有几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同时,江阴市政府不仅探索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兼并、股权置换等各种形式,在全国甚至全球整合资源;而且把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支持具备条件的优质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合理定位上市公司产业集群和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发展,引导产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环节;在加强公司合规经营方面,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配合监管部门强化对上市公司监管、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行为、遏制对外担保、规范募集资金的运用。

  “十二五”开局之年,江阴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到“十二五”末,江阴上市公司数量要达到50家。以江阴目前已有29家上市公司计,这一目标不可谓不保守。江阴清楚地知道,如果“十二五”末真的只有50家上市公司,江阴上市公司数量县级第一的地位可能不保,但江阴更清楚地知道,唯有质量才是根本。而这正与江阴争创绿色GDP、构建“幸福江阴”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环 球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