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绕开三大误区 正确认识基金定投

2011-07-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亦千

  定投或许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最优选择:通过定投,投资者不仅可分享经济长期增长和市场长期向上的平均收益,还可摆脱对择时的困扰。

  定投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其投资收益主要依赖于投资标的具体表现。

  基金定投的投资周期与实际投资效果相关性不大。我们认为,基金投资基于对长期投资效果的信任,短期内效果难以对长期业绩造成显著影响,投资者不必过分纠结于定投扣款周期的设立。

  定投于波动利率更高的产品其收益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降低了风险-收益之间的交换效率。换而言之,业绩长期稳定持续的基金更为适合定投。

    

  一、定投的理由

  为什么要投资?新西兰的投资大师马丁·霍斯认为,投资的含义是今天牺牲一些东西,为将来能够收获更多,从而为明天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从长期来看,由于经济总是在增长,证券市场总是向上,即相对于储蓄,只要时间足够长,投资就一定可以获利。由此揭示了投资的理由:投资可以获利,从而为明天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在市场波动起伏之间,投资者发现,如果能够高抛低吸,可获取难以想象的高额收益!市场看似规律性的波动起伏,也让投资者产生幻觉:把握市场波动、高抛低吸并不难!

  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发布的《2009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1月1日至10月29日,期间中证流通指数大涨83.01%,但仅34.15%的股票投资者获得正收益,28.9%的投资者甚至亏损。海内外其他投资者调查报告无不证明,“市场先生”似乎更加聪明,能够有效择时的投资者极少,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把握时机、战胜市场,部分投资者甚至扩大了其投资风险,遭受巨大损失。

  投资的必要性和择时的负效应告诉我们,定投或许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最优选择:通过定投,投资者不仅可分享经济长期增长和市场长期向上的平均收益,还可摆脱对择时的困扰。同时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其收入具有持续性,而小额资金不具备交易上的经济性,选择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投资,既可养成长期投资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充分分享长期投资带来的收益。

  二、认清定投的几个误区

  但伴随定投的推广,关于定投的噪音大量出现,导致投资者对定投的理解产生一些误差。

  1、定投可以创造超额收益?

  在推广定投的过程中,一些机构过度渲染了定投获取收益的潜力,用“复利”的魔法为定投投资者勾略出一幅绚烂的前景,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投资者造就过高的期望:定投可以获取高额收益,教育、养老、买房……定投去解决!

  但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在2000年至2011年6月24日之间随机投资于上证指数,盈利超过100%收益可能为15.40%,亏损的可能为26.66%,而定投投资者则在放弃高盈利的同时规避了其亏损可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等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总回报(约45.20%)。

  显然,定投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其投资收益主要依赖于投资标的具体表现,投资无法获取超额收益。而任何投资手段均无法解决投资本身存在的问题,妄图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来达到投资本身无法达到的目的,其结果必将是缘木求鱼。

  此外,定投的长期“复利效应”依赖于“复利”这个假设的长期存在和投资的长期性,且还需投资者可以承受短期巨幅亏损的压力,后者决定了定投是否可持续的关键。正如巴菲特所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足够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定投也是如此。

  2、定投扣款周期越短越好?

  基于“越早投资,越早受益”的投资思想,部分投资者热衷于高频率短周期的定投方式,其定投频率甚至高达每周一次。

  但对不同定投周期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较长时间内,扣款周期更短的定投方式导致最终的投资总回报不仅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甚至呈现一定劣势;而随着投资周期延长,不同扣款周期下的投资总回报逐渐接近,没有显著差别。

  显然,基金定投的投资周期与实际投资效果相关性不大。我们认为,基金投资基于对长期投资效果的信任,短期内效果难以对长期业绩造成显著影响,投资者不必过分纠结于定投扣款周期的设立。考虑到投资周期缩小将导致操作频繁,从而花费更多投资者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长的定投扣款周期(如一个季度)更具备经济性。

  3、定投于波动率越高的产品越有优势?

  部分投资者认为,定投于高净值波动率的基金效果更好,因为有更多机会在净值下跌的阶段累积较多低成本的基金份额,待市场反弹后可获利更多。

  然而,通过对2000年来管理业绩较为接近的3只封闭式基金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基金净值的波动率与定投的最终效果难以挂钩,即定投于高净值波动率的基金产品不具优势。我们认为,定投于净值波动较大的基金尽管比较有机会在净值下跌的阶段累积较多低成本的基金份额,但也有更多的可能在净值上涨阶段不断买入高成本基金份额,两相抵消,不仅难以获取超额收益,还将导致基金资产的大起大落,加大投资风险。

  实证数据进一步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定投行为的持续,基金资产逐渐积累,投资标的的后期表现将显著地影响最终投资总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讲,定投于波动利率更高的产品其收益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降低了风险-收益之间的交换效率。换而言之,业绩长期稳定持续的基金更为适合定投。

  三、关于智能定投的思考

  由于定投完全放弃择时,部分机构引进了择时的量化指标,试图对普通定投进行优化,形成了所谓的“智能定投”。

  智能定投是否更为优越?选择市盈率(PE)指标作为择时指标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阶段,智能定投在投资效率方面均优于普通定投。但从投资总回报来看,智能定投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两者孰优孰劣主要取决于具体投资标的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演绎。将其他择时指标与定投结合起来,其效果与基于PE的智能定投效果基本一致。

  但在执行智能定投过程中,我们需面临以下问题:对市场时机判断的方法是否持续有效?投资者能否在长期低估阶段维持超额买入,在长期低估阶段忍受长时间的等待而痛苦?时间是投资的朋友,因规避短期的风险降低投资额度而失去长期获益机会是否更为合理?

  综上,尽管智能定投体现出更高的投资效率,但在操作上更繁琐,且投资总回报没有明显优势,在当前投资渠道相对匮乏的时候,单纯追求投资效率或许并不具备更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普通定投才是定投投资者的最优选择。 (作者单位: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环 球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