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勿让权力余热灼伤市场正义 2011-07-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若渔
调查表明,在中国内地市值排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34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其中不乏副部级以上高官;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聘请的前官员总数达1599人,其中467人在上市公司的职务是独立董事。有专家指出,企业聘官员并不看重其“工作能力”,其用意和目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官位终有卸任之时,权力的触角却依旧郁郁葱葱。卸任高官一朝告别官场,留下的是一个官位,带走的却是深耕多年、盘根错节的人情网和关系网。对于这样的卸任高官,岂能被那些熟谙官商关系内涵的上市公司轻轻放过,而对于前者而言,转而投身商海“发挥余热”,似乎也不失为退休生活的最佳选择——一身轻松,却能每年录得高额收入。于是,退休却不过期的权力开始了和上市公司的蜜月,双方各取所需,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卸任高官所谓“独立董事”的头衔,也只不过就是个头衔而已,其本质毋宁说只是上市公司与卸任高官实施利益勾兑与置换的合法幌子。若从独立董事制度的本义而言,目前的状况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独立董事,要义在于独立,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在董事会内部建立制衡和监督机制。但中国商业语境下的独立董事,已然产生了惊人的异化,成为上市公司装点门面的附庸,甚至成为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理性经济人”,在很多时候,非但不能发挥制衡和监督的职责,反而成为了某些上市公司灰色生存的深度配合者和助力者。 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任独董的1599名前官员,我们不敢说他们全部都是些唯利是图之辈,但利益导向下的独董制度,断难产生积极而正面的效果。在上市公司奉上的慷慨金钱面前,官员的官德势必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和摇摆。甚至正因为已然不在其位,权力的行使才不再左顾右盼,而是日益变得肆意——利用自己掌握的人情网和关系网,旁若无人地为上市公司谋求灰色甚至黑色利益,以回报其“知遇之恩”。 天上没有白白掉下的馅饼。凭什么上市公司会撒出大把真金白银,豢养一群几乎徒有虚名的独立董事?还不是看重前高官老尔弥坚的权力余热。当然,前高官们也不至于天真到真的以为上市公司拿钱让他们当独董,是为了建立更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说,在前高官们答应当独董的那天起,他们与上市公司的利益默契就已经建立。只要不至于身败名裂,前高官们就会为了上市公司的利益赴汤蹈火。 显然,与权力嫁接在一起互通声气的上市公司,是一个布满了道德和法律风险的商业魔咒。你不知道他们绞缠在一起,会做出什么样的伤害市场正义的事情。有鉴于他们二者的结盟,本来就有强烈的意愿和能力“趋利避害”,黑暗和丑闻可能随时都会发生。紫金矿业污染汀江事件中当地政府的作为,足以让我们看到权力充当上市公司靠山时的遮天蔽日。 在一个人情和官本位过分昌盛的社会,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会倾向于向权力谄媚;在一个对于官员的治理依然薄如蝉翼的社会,官员的权力难有真正的黄昏。权力的余温,温暖着上市公司焦灼的心,也安抚着官员大权旁落的失意。只是,我们苦心孤诣所致力于建立的市场经济,何时才能涤荡权力的侵袭,获得真正的生发? 或许我们不能靠着一纸禁令禁止所有的卸任高官任职于商业企业,但当事态已经明显伤害到市场正义的建立时,袖手旁观无异于助纣为虐,对于卸任高官在商海的长袖善舞,理应有一系列制度化、法治化的监管和问责。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