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财富故事TitlePh

借力打力 小散变大户

2011-07-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和大多数散户在投资之路上长期单打独斗不同的是,大户杨铭(化名)的投资之路颇为另类:他会把一部分钱购买私募,然后和私募基金经理频繁沟通,学习别人的投资思路和操作技巧,另一部分钱自己操作。这种借力打力的投资方法,让杨铭收获良多。

  杨铭家住深圳,是一名地税系统的领导。每每谈到股票投资,杨铭都颇为忌讳,生怕别人认为他投资的钱是贪污来的。实际上,杨铭是地地道道的深圳人,家在宝安,家里承包了几个山头的荔枝,每年靠荔枝的收入就是几百万,还不算几栋农民房的出租收入。因此,杨铭投资在股票市场上的钱,拿他的话说,都是“清清白白”的。

  还在读大学时,杨铭就对股票投资产生了兴趣。可惜那个时候经验不足,市场行情也不好,杨铭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亏损的。大学毕业后,杨铭进入了税务系统工作,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仍然是炒股。不过,炒来炒去,和大多数散户一样,杨铭的股票市值并没有增加多少。最倒霉的时候,杨铭还把本金也亏掉30%左右。

  怎么办?杨铭开始发奋学习股票投资技巧。技术分析的书籍看了不下十本,每天他也很早就起来浏览东方财富网、和讯网等财经网站,了解国内国外的各种财经事件及其影响。无奈一个散户,本来底子就薄,各种各样的信息又真假莫辨,苦苦学习两年有余,杨铭感觉并无多大长进。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铭受朋友之邀参加一个饭局。席间有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觥筹交错间,大家免不了谈到股市。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股市的一番谈话,激起了杨铭的反思:原来自己这么多年在股市上瞎摸瞎撞,之所以战果寥寥,可能与没有高手指点有极大关系!

  在了解到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的要求后,杨铭和这位人士达成了一个契约:杨铭购买800万元该人士掌管的私募基金,而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必须经常和杨铭保持沟通,教杨铭炒股。

  杨铭觉得此举至少可以收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拿出800万购买私募基金,由专业人士替自己打理钱财,总比自己瞎摸瞎撞好很多;其次,由这位股票投资高手指导,自己拿出几百万来操作,增加自己的盘感,同时从各个方面学习股票高手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技巧。

  此后的日子里,杨铭不仅经常下班之后跑到私募基金经理的办公室去,两人一起喝茶吃饭,言谈之间了解私募人士的最新股票操作策略与思路,然后自己回家好好总结。此外,这位私募人士请高端客户吃饭的各种饭局上,杨铭只要有时间,也积极作陪,利用各种场合学习私募基金经理的股票投资技巧。

  与以往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隔靴搔痒”地学习投资不同,杨铭这次相当于是贴身地学习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在这位私募人士的指导下,杨铭首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各种财务报表的阅读技巧,然后以三个月为时间段,逐一研究不同的行业。比如这三个月专门研究新兴产业,后面三个月又专门研究煤炭行业。同时,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周末还经常抽出时间和高端客户交流技术分析的各种技巧。尽管他认为技术分析在股票投资中作用不大,但是如果熟练掌握之后,在股票投资的择时上面,还是有些帮助,也有利于投资人盘感的增强。杨铭也尽可能地参加这些技术分析交流讲座,并且每天下班回家以后尽可能地做投资笔记,分析投资得失感悟。

  让杨铭特别有感触的是,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的一些观点,和市场上主流的声音往往大相径庭,比如去年10月份的时候,大盘蓝筹股掀起了一波行情,市场上很多人认为蓝筹股估值低、业绩增长确定,后面行情可能还会继续。但是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大盘蓝筹股只不过是超跌后的反弹而已,从长远来看,银行股尽管估值便宜,但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原因就是过多的信贷放出去以后,一旦还债的时刻来临,银行股就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到了今年6月中旬的时候,不少市场人士均认为创业板尽管跌幅很大,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估值泡沫,不过,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却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一定会出现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中,因为这些板块里未来一定会诞生中国的微软、可口可乐。在创业板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投资价值已经显露无疑,于是他果断加仓创业板,从近期创业板的走势来看,这位私募基金经理无疑又走对了一步。

  杨铭说,最近两年通过和私募基金的频繁接触,他学到了不少投资技巧,也真真切切地走进了股票投资高手们的生活。

  任何的成功都是用心付出得来的,以他熟悉的这位私募基金经理为例,每天研究和思考股票的时间,至少也在12个小时以上,在旁人看来十分枯燥的财务报表,这位私募人士却看得有滋有味。这种修炼的境界,远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杨铭颇有感触的是,在股市上,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和研究,永远都只能是个门外汉,只有像这些成功的私募人士一样,将股票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综 合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行 情
   第A018版:数 据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