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考核投资经理 私募向业绩上蹿下跳者说不

2011-07-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明
Phototex/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

  收益率不再是私募投资经理被考核的唯一指标。上海一家大私募的投资经理近日向记者表示,他们公司已经将产品业绩波动性作为重要考量指标纳入到对投资经理的考核当中。“比如一年里两个投资经理同样取得30%的收益,但其中一位的最大回落为5%,另一位的最大回落为10%,则前者的业绩更好。”上述投资经理举例说。

  “我们公司也是比较注重风控,老板在年终考核的时候也会将下跌的情况考虑进去。”深圳一位私募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他表示,一旦业绩出现较大的下滑,比如说下跌了10%以上时,就会有来自客户的压力,要向客户解释原因,还可能要面对客户的赎回。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保证客户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

  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行情是私募重视业绩波动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中小盘股票出现估值挤泡沫行情,创业板跌幅一度超过30%,中小板跌幅也曾超过20%,6月底以来才有所好转,这让投资中小股票为主的私募损失惨重,一批私募亏损幅度在20%以上。

  据了解,上述上海的大私募旗下多只产品今年以来亏损幅度超过20%,遭遇清盘、客户赎回等传闻不断,该公司投资经理还一度在网上与媒体记者打起了口水仗。业内人士表示,产品遭遇清盘、私募发行失败、客户赎回等现象不断困扰着私募。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业绩的问题,一切都是亏损惹的祸。

  上海一位第三方机构研究员也表示,私募一般只是以最终收益率作为投资经理的考核标准,将业绩波动纳入考核的情况估计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跟今年的市场行情关系比较大。深圳的一位私募研究人士认为,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业绩波动纳入考核的也会多起来。因为私募的规模比较小,公司规模也不大,一般情况下,投资经理就是公司总经理和公司股东,各种考核也没那么细,在私募壮大后,不少非股东的投资经理出现,对于投资经理的考核也会多样化起来。

  据悉,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一般没有将业绩波动纳入进去,倒是一些第三方机构在对基金进行评级或评奖时,会将基金的波动情况进行考量。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广 告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数 据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公 司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