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内地股民“团购”港低价股 驰骋灰色地带

莱福资本遭“围炒”,公司与内地炒家贴身肉搏

2011-07-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媛

  证券时报记者 孙媛

  股市从来不乏一波三折的故事。近期,经历了计划配股、反对配股、再推配股以及执行董事沽售和股价剧烈波动一系列戏剧性遭遇的莱福资本就为市场提供了这么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样本。

  以该股为代表的一些香港“细价股”,往往股东基数庞大,且股东中内地股民占比较大,借由各种事端组团炒作股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这种内地股民南下“团购”港股的行为,由于较难取证,也被视为香港证券监管的灰色地带。

  配股计划一波三折

  莱福资本于6月9日提出配股计划。6月26日,莱福资本早盘中途停牌,宣布待发出一项股价敏感性消息。该股在停牌前报0.72港元,已升10.8%,最高升15.38%,成交149.3万股,涉资105.8万港元。6月28日,该公司宣布,在股东特别大会中,持有公司共计6957.92万股股票的股东(占股东特别大会上具有投票权股份的67.72%)投出反对票反对配股方案,导致莱福资本配股计划泡汤,相关的包销协议也将终止。

  数据显示,莱福公众持股量高达97.26%,集团三名执行董事的持股量合计仅2.74%。在针对前述配股方案的投票当中,逾七成的股权参与了投票,而这其中即有近五成股权投出反对票,此中细节耐人寻味。

  事后,约占公司总股本48.62%的一批股东的身份和所有权引起了莱福资本的关注。该公司公布,考虑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29条行使权力,以调查相关投反对票权益的所有人。公司还强调,根据有关规定,任何人士收购超过公司30%或以上的股份,有关人士或者其一致行动人需要对公司所有股东作出强制收购。

  早在莱福宣布配股前后,已有迹象显示,有一群内地炒家在市场上不停“收货”,在股东大会召开时已合共持有约四成股份,但因各人表面上并无关系而未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6月29日,莱福资本再次提出配股,建议按“2供1”比例配股,每股配股价为0.75港元,较前收市价折让约7.4%,集资约5370万港元。

  配股前后股价异动

  7月5日,莱福资本再次宣布,公司执行董事钟育麟及崎幸司于2011年7月4日分别以每股0.8元沽出157万股及117万股股份。并同时宣称,除以上披露信息以及于2011年6月29日发布的公司配股公告外,上市公司方面已知悉近日其股价上升及成交量上升,但并不知道导致价格上升的任何原因。消息公布当日,该股午盘收报0.94港元,升8%,成交736万港元,盘中最高升17%,为52周以来最高。

  7月6日,莱福资本除权前一天,股价在下午2点半突然掉头急挫,沽盘重现,股价一度低至0.8港元,急泻15%,同时成交额大增至3094万股。配股除权当日,该股股价又急挫一成半,最低见0.6港元,几经反复,最终跌20%。昨日,莱福国际以0.61港元收盘,跌8.96%。

  内地炒家“团购”港股

  与近年来成为不少富裕阶层热门投资的古董相似,炒家通过集合多人财力大量扫入某种投资品,制造“货源归边”、控制供应的情况,以达到哄抬或打压价格的效果。莱福资本供股遭逾六成出席股东投票否决,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内地炒家“团购”港股的最好证明。

  有熟悉香港细价股操作的市场人士表示,内地炒家南下炒港股通常内部非常团结,他们中有不少人只能通过地下钱庄或直接携带现金方式来港炒股,聚少成多,在“围炒”个别市值数亿元的细价股时已能对市场构成影响,“他们只需在高位等着,向跟进的散户卖出获利即可。”这位人士分析说。

  也有中资基金经理表示,细价股投资风险已属偏高,较少有价值投资者会关注,但近年来已观察到不少内地炒家主力“团购”市值介乎3亿~4亿港元的细价股,在该批炒家买入足够股票后,再通过不停“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炒作放大成交,使得股价单日波幅动辄达到三至四成,而股价在投资者高位接货后就会迅速失去支撑。这类股票比较受短炒散户青睐,但很容易在高位接棒而蒙受损失,一般关注价值投资的长线基金根本不会沾手。

  相关新闻

  蓝筹股领跌 港股昨日大幅走低

  受上周五美股表现不佳影响,再加上内地公布6月份CPI数据引发市场忧虑,港股昨日大幅走低。

  昨日,恒指低开约128点,低位反复震荡;午后恒指跳水,跌幅扩大,最低见22307.22点,至收盘时下跌379.2点,跌幅1.67%,最终收报22347.23点。全日成交583.92亿港元。

  国企指数跑输大市,收报12497.32点,跌259点,跌幅为2.03%。鞍钢股份、中国中冶、富力地产、比亚迪等分别位列国企股跌幅前十。中国人寿跌1.82%,收报27港元;中国平安跌1.94%,收报80.7港元。中资金融股方面,工行、建行、中行、交行跌幅均在2%以上,其中建行为当日交投最大的蓝筹;石油石化股方面,中石油跌1.53%,收报11.6港元;中石化跌1.51%,收报7.81港元;中海油跌1.51%,收报18.22港元。

  利丰跌3.78%,收报14.26港元,是表现最差的蓝筹;招商局、思捷环球等股票紧随其后,位居蓝筹股跌幅前列。此外,重磅股下跌拉低指数,其中,汇控跌1.53%,收报77.05港元;中移动跌1.15%,收报72.95港元。

  香港本地地产股普遍受压,长实跌2.15%,收报113.9港元;新地跌1.52%,收报116.5港元;新世界跌2.34%,收报11.7港元;恒地跌2.3%,收报48.9港元。(彭妮)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