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不妨以祝福心看徐福记“出嫁”

2011-07-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井水明

  据报道,雀巢公司近日已与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协议,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该收购案须通过商务部反垄断调查。

  人们在面对这起外企并购国内老字号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是复杂的,有一种保护民族品牌的情结在其中。人们常常以徐福记要被雀巢“吃掉”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当雀巢并购另一家食品饮料企业银鹭大部分股份时,并没有引发如此大的反应,或许是因为徐福记名气太大了,规模也太大了。

  有人寄希望于反垄断调查“救美”,但他们没有了解到,对于“出嫁”徐福记并非不愿意。2009年,徐福记就以约16.5%的股权换来霸菱亚洲1.35亿美元的投资。多年来,徐福记从来就没停止过与来自日本、欧美等区域的潜在对象互动交流,展开并购谈判。徐福记以17亿美元、徐氏家族将持有剩余的40%股份被雀巢并购,在这种价钱公平合适的情况下,“我愿意”或许正是徐福记心态的写照。

  在并购案中投入某种民族情感的因素,可以理解,但却更像是局外人的一厢情愿。在国际股权交易中,买还是卖,是全部卖还是卖一部分,企业总会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是否同意并购一般是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和长远目标来作出安排。比如,当企业以市场占有为目的而缺少资金时,企业就会牺牲股权,筹集资金来加大营销、促销活动和品牌运作。如果企业经营遇到瓶颈时,也会选择相关公司实现能力整合,以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当然,更有一些企业老板,人生志趣发生变化或家庭生活有了改变,卖掉公司享受人生也不奇怪。

  徐福记“出嫁”是不是标志着一个民族品牌的消失还不好说,徐福记会不会借助这次整合,强化市场竞争,让消费者的消费利益实现最大化也说不定。只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市场上的各种资源最根本的属性就是要保证其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和可交易性,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发挥自己配置资源的能力,数百年的企业史表明,资源最终总会流动到最合适的企业家或企业手中,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我们在保护民族品牌时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要把太多的民族情绪掺杂其中。应当站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视野之中来看待和审视。要尽最大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此我们到国际市场上去并购外国企业也会顺利些。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