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正回购放天量 差别准备金或重出江湖

2011-07-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随着资金面7月初起渐趋宽松,央行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也在加大。昨日1年期央票数量增至110亿的同时,正回购规模也从上周的220亿元陡增至990亿元。

  与此同时,昨日央行公布的6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超预期,新增信贷6339亿元与市场预期大致相当。市场人士称,加上外汇占款被动投放至国有大行所释放的基础货币,未来流动性或将再度“泛滥”。

  巧合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指出,要把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作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弹性机制,促进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正回购操作时隔一月余重返千亿之上,每年的7、8月份又都是资金面极为宽松的时刻,央行在实际操作上会否将差别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提上工作日程?不少机构人士对此表示认同。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多位银行间市场人士就表示出对央行重启差别准备金的忧虑,尽管最终仍是一次“普调”,但市场机构在经历了今年6月中下旬起发酵的资金面超紧“恐慌”后,对“一刀切”式的准备金率上调颇有微词。

  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是指依据每个月份银行机构信贷增速情况,通过有区别地上调准备金率,对其起到警戒和惩罚作用。与此类似的是,在银行间市场,央行还可以采用定向央票方式,对某些存款量过高、有超量放贷苗头的银行头寸加以回收,以稳定金融市场运行。

  对此,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黄艳红指出,外汇占款所产生的增量货币多集中在国有大行,定向央票可以对此加以有效管理,继续普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正逐步减低。而随着银监会6月底开始加强对银行融资类资产、票据的清理,高收益产品的减少也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形成一定挑战,资金压力仍存,差别准备金率或是可行的一种方式。

  上海农商银行资深债券交易员丁平也认为,从目前形势判断,准备金率的差别调整将比普调更为“合意”。作为一种防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动态调整机制,今后的用武之地或许更大一些。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