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电梯行业生态分析TitlePh

高速扩张催生恶性竞争 电梯行业乱象丛生

2011-07-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瑾
Phototex/供图

  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将这款奥的斯513MPE自动扶梯推向了舆论的浪尖。而短短一周内,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7月10日,南京地铁扶梯十多人突然从电梯上摔下;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发生扶梯逆行故障致多人受伤,7月11日,上海曹杨路站一自动扶梯运行中突然停止……

  电梯事故“多米诺骨牌”并非近期突然被推倒,只是往往惨剧酿成后公众的视线才会聚焦。电梯产业在争市场、争增速、争投标、争低价的同时,背后隐患初步显现。

  见习记者 王瑾

  恶性竞争显现

  资料显示,我国电梯业是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上市募资,抢占市场份额,目前自主品牌电梯占到国内市场1/4左右。国内共有广钢股份(600894)、康力电梯(002367)、上海机电(600835)3家主营电梯业务的上市公司。

  近年来房地产热潮以及国家大张旗鼓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电梯业的发展。据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上半年电梯行业依旧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国电梯产量同比增长40%左右。相较于最近10年国内电梯产量平均每年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速近乎翻番。

  电梯行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与此同时,电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以“价格肉搏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开始显现。

  “目前行业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而业主恰恰又追求更低的价格,部分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本也要做。”日前康力电梯董秘刘占涛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价在涨,物价在涨,电梯价格却在降。”

  “而价格是有刚性需求的,拿电梯来说,钢材就需要一定的成本,一分钱一分货,这种无序、不合理的竞争下,产品的质量便难以保证。”刘占涛表示。

  而目前媒体报道中一位奥的斯员工的叙述,也恰恰印证了行业恶性竞争的现象。

  据该员工叙述,基于对“样板间”的追求,在这些地铁建设项目的采购大战中,价格变得不那么重要,拿下项目本身就是胜利。

  在奥的斯眼中,北京地铁4号线就是这样的标志性建筑。“价格不是问题。对于这种标志性项目,亏钱也要做。”据上述员工透露,不单单是地铁项目,奥的斯拿下北京银泰项目的商场用梯时甚至是亏损的,至今也难达到平衡。

  但是,没有利润空间,项目运营如何进行?亏本经营下,产品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这也就为电梯的保养维修埋下了隐患。

  后期保养存隐患

  据了解,目前电梯公司出售电梯后,根据与业主的合同具体约定不同,会有1~3年左右的保修期。而保修期过后,大多数业主往往会选择第三方维修公司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而不会续保电梯生产厂家,究其原因无疑是第三方给出的报价较低。

  此次出现事故的北京地铁奥的斯仍在保修期中,对于电梯保养维修的争论一度成为焦点。“在国外,电梯的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是电梯生产厂家主要的盈利环节,但是由于国内市场发展的现状决定,企业的盈利环节主要集中在产品前期的销售阶段。”刘占涛向记者表示,“并不是企业不想赚售后的利润,只是国内第三方电梯保养公司的竞争太激烈了。”

  据了解,国内电梯行业自保养比例不到20%,就上海三菱电梯而言,其自保养率仅达到30%左右。

  以深圳为例,截至2010年底,深圳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部,仅罗湖就有7000多部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8000部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电梯数量,吸引了深圳大大小小300多家电梯保养公司分食。

  记者随机找了一家电梯保养公司,工作人员刘某向记者这样介绍:“过了厂家保修期后,95%以上的业主都是找电梯保养公司进行电梯保养的。”据刘某介绍,该公司是一家有A级资质的电梯保养公司,公司的报价不会比电梯生产厂家报价低很多。刘某表示,公司对不同电梯的报价也不相同。在接到单前,先要对电梯的全身进行一次检查,确定电梯目前在正常使用,并对电梯存在的问题先进行整改,整改费用另计。然后根据楼层的高度、速度以及电梯使用年限的不同来收取电梯维护费用。

  尽管电梯行业协会对保养的报价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市面上参差不齐的保养公司却将价格压得很低,而业主也往往倾向于选择低价者。

  对此,刘占涛向记者表示,汽车保养维修有4S店,也有其它汽车修理店,电梯保养也一样。对于有资质的电梯保养公司,不能一概而论说第三方保养不好,但是参差不齐的行业现状,也确实给电梯保养维护带来隐患。资料显示,2010年12月,深圳地铁国贸站5号扶梯出现故障,同样因为逆行导致25名乘客受到挤压并擦伤,事后认定原因为扶梯的后期维保有问题。

  行业监管缺位

  “一个人一天中坐电梯的次数比坐车多。”刘占涛这样向记者形容。而正是这个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其监管却是缺位的。

  据了解,电梯行业相对来说属于一个较小的行业领域,甚至在国家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目录中都没有被单列。

  日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而相比较美国,1962年就已通过了专门针对电梯安全的法律《电梯安全法》,该法律至今已经历了20余次修改。

  据了解,就在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了扶梯事故后,国家质监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奥的斯513MPE型电梯,全国各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地铁、机场、车站、商场等单位立即对所使用的自动扶梯开展全面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而港铁深圳公司曾在7月5日表示,深圳地铁4号线的扶手电梯已全部通过政府验收,扶梯保护装置试验和负荷测试均符合国家标准,公司会同上述扶手电梯维修承包商一起,进行扶手电梯安全的全面专项检查。时隔5日,深圳地铁4号线就发生了事故。

  华创证券行业分析师曲小溪向记者表示,尽管外资品牌在中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是外资品牌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产本土化,或者核心零部件进口,其它部分在中国生产和组装。而由于国内监管条例与国外的不同,其产品的质量往往也会有差异。

  他同时表示,对于特殊要求的高档电梯,部分零部件在中国本土根本无法生产,即使进口了部分零部件,也无法完成组装,只能整部电梯进口。

  面对迅速扩张的产能和市场,此次电梯事故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正如刘占涛所说:“客观来讲,电梯出现故障,厂家负责无可厚非,而业主的低价选择、监管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