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上海某股权投资公司负责人任先生: “我看好相当长时间内的大宗交易套利” 2011-07-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谭恕
证券时报记者 谭恕 找到任先生并没花多少时间。任先生的电话就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意向申报栏中。昨天,他申报购买亚通股份(600692)50万股,并在备注栏中标明为直接买家。 然而,他告诉我,申购并没有成功,且这些都在意料之中。因为他只想通过这个渠道发布进一步申购的意向。 大宗交易已成卖方市场 任先生在一年多前已开始在大宗交易市场进行套利买卖。作为上海一家名气不小的专业股权投资公司,在任先生公司网站上,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大宗交易、定向增发和法人股是该公司股权投资的三大块业务。而大宗交易的位置摆在另两项业务之前。在网站每日更新的大宗交易业务信息中,记者看到,最近的成功案例达37宗之多,包括7月11日买入智光电气(002169)。 “前天我们用3000多万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入390万股智光电气,买入价是9.78元,然后在昨天就全部抛掉了。”尽管昨天市场大幅杀跌,但智光电气的日K线图显示,该股全天最低价9.82元,收盘价9.83元。而按任先生开盘即参与集合竞价的操作惯例计算,昨日开盘价为10.12元,最高曾到10.15元。由此,账面盈利是确定的。“昨天这一单,我们的盈利是40多万。”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细则规定,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买卖双方需在证券当日涨跌幅价格限制范围内协商价格,因此,几乎所有的A股大宗交易理论折让价不得超过、低于协议日收盘价的10%。“去年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入时,折让价能到9.2~9.3折。”加上去年A股走出了局部牛市,任先生有更多机会选择在股票拉升的早盘出货,因而盈利丰厚。“扣除交易成本,一般稳定套利能有两个点。”到了今年,大宗交易套利的资金特别多。“所以今年买入价格最多的9.5~9.6折。虽然今年套利空间只有1~2个点,有时还不到两个点,资金都抢着申购呢。今年大宗交易市场成卖方市场了。” 盈利模式已遭破解 由于具备效率高、适合大规模股份集中转让,定价灵活、方便快捷,不纳入指数、对二级市场影响较小,交易成本低、大宗交易的手续费比盘面买卖低30%等众多优点,大宗交易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资金大户青睐,甚至中小散户也纷至沓来。 而让任先生担忧的倒还不是市场资金已经挤占二级市场,更担心的却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同样破解了套利者“急功近利”的操作规则,并反其道做“T+0”。 “由于参与资金不是小数目,大宗交易市场的套利者,一般在买入的第二天就会开盘参与集合竞价,直接甩卖,这样赚取稳定收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会抢先砸盘卖在高位,等套利者的股份卖出后,再在当天低点处买入。这些投资者是我们套利者利润的隐形杀手。”任先生曾在32.8元买入了总金额2亿多的大元股份(600146),在次日市场状况不好、隐形杀手逼迫下,不得不拖延交割日期5天,最后,该笔交易就以亏损2000多万收场。 一直要做到市场萎缩 回顾一年多来的大宗交易市场套利战,任先生总体赢利。“我觉得只要有利润存在,就有套利者。” 记者采访中发现: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栏里,不仅具体写上了申购股票、申购数量,还在备注栏中写清楚了诚意资金方的电话。近三天所有申购者中,多数人告知记者,虽然这一次不一定申购上,但还是希望卖方能看到他们的联络方式,以便有任何大宗交易市场的股票卖出时都能联络上他们。 “只有出现两种情况,我就不会参与大宗交易套利了:一个是已无利可套;二是市场已经彻底萎缩。”任先生说。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