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中国乳业不能讳疾忌医

2011-07-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廖水南

  在乳业专家王丁棉关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日前也向记者表示,自己最近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

  虽然三鹿奶粉给国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民众还是以超越常规的信任在支持中国本土乳业,但内地乳业乱象并没有随之结束。且不说现在的乳制品安全提高到何种程度,就连三鹿赔偿费用也成为谜团,至今仍有近3万三聚氰胺毒奶粉患儿尚未领取赔偿金,可见中国本土乳业不仅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连刮骨疗毒的魄力也没有。

  我们对国内乳业恨铁不成钢。但这种光靠道德约束或谴责的方式根本无法警醒他们。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购买进口奶制品。据统计,我国2010年奶粉进口总量首次突破40万吨,同比增长62%。今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报告称,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 显然,中国乳业不能吸取教训,当机立断,借机提升自身形象。如今,更让人愤怒的是,中国乳业竟然丧失了接受事实和承认错误的气度。早前广州市奶协理事长王丁棉爆料,我们每天喝的牛奶里,每毫升细菌总数多达200万个。这一标准,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郭本恒于7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营论坛上就奶业标准问题称:“我们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这不仅是在支援王丁棉,也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深刻反省和正义发声,更是对中国乳业的一种倡导和期盼,以达成提高中国乳业标准的共识。 中国乳业先是在三鹿事件中止步不前,后是在乳业标准上主张倒退,让人忧心之余,更让人失望。国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中国乳业依然故我,停滞不前,不思进取,为了短时间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的身体健康,再温和的民族牌最后也会演变成无效的否决牌,但那时迎接的不仅是公众的冷眼相看,更可能是一落千丈的业绩,甚至面临倒闭的噩梦。中国乳业虽有病,但医治还来得及,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