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玉米市场弱平衡格局面临变数

2011-07-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新作玉米生产期的天气状况、深加工调控效果如何及饲料需求等,使得玉米市场未来仍存变数资料图

  见习记者 沈宁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之一,中国的粮食供应向来充足。然而近两年,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膨胀,国内玉米市场已逐渐显露“紧”态。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国内将新增玉米供给1.78亿吨,年度需求总量1.76亿吨,权衡供需,年度略有结余190万吨。在年度进口100万吨情况下,国内玉米勉强实现紧平衡。

  5月以来,伴随新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盖棺定论,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止涨回稳,期货市场则一度出现明显回调。新年度在即,玉米脆弱的平衡关系或将迎来新的变化。近日,记者对玉米行业专家和部分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

  供给:种植面积扩增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秋粮作物,虽然近两年进口量有所放大,但相对占比不高,总体仍维持自给自足的状态。现阶段,供给端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年度玉米种植生长、新旧年度过渡期市场库存上。

  据了解,由于年初玉米、大豆比价持续走高,玉米种植比较收益尽显,今年国内部分产区出现了大豆换种玉米的现象。目前玉米已进入生长阶段,尽管各家机构预测数据有所差异,但新玉米种植扩大成为共识。

  “我们统计下来,今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约3.8%。”中国玉米网信息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张琪表示,黑龙江省扩种明显,增幅大概在10%,而吉林、华北地区种植面积也有略增。产区播种正常,苗期温度低导致玉米生长相对稍慢,但总体来看仍属正常年份。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研究员张勇称,今年黑龙江地区转种玉米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此前天气不太好,玉米苗比往年略矮。从玉米周期来看,只要秋天阳光充足,今年还会是丰产年份。

  国内新玉米增产值得期待。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1年,中国玉米产量将达18150万吨,同比增长425万吨,产量将创历史新高。

  此外,陈玉米的库存也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张琪称,年初市场担心8月份左右会出现供应缺口,目前看来,并没有预期那么紧张,今年整个市场会是相对平衡的情况。

  国内某大型粮食贸易商也向记者透露,现阶段农民手中余粮确实所剩无几,但大型贸易商和加工厂玉米库存充足,比往年明显偏高,总的来看,市场上货还是比较多的。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相对供给的平稳增长,2009年以来国内玉米需求出现了快速扩张,无疑是造成市场日渐紧张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国内玉米60%以上用于饲料消费,其次是深加工,占比近30%。其中,深加工近年发展迅速,年均增速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玉米下游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张琪表示,总体来看,今年饲养业和深加工的发展较往年稍弱,而饲料加工中小麦替代的情况对玉米需求也产生一定影响。

  据记者了解,由于去年生猪养殖不景气,削弱了饲料需求,加之季节性因素,整个饲料行业仍有待回暖。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多数饲料企业增加了小麦替代玉米的用量。

  山东中慧国际贸易总经理冯继胜表示,理论上饲料里小麦可以完全替代玉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鸭料中小麦替代玉米比例较高,能达到40%左右。从4月份开始,小麦替代玉米价格优势显现,替代量逐步加大,全年度整个行业小麦替代量估计在1000万吨以上,间接减少了玉米的需求。

  与此同时,玉米产业链上的深加工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困扰。

  2010年起,国家有关部门持续收紧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先是取消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然后再多个省区进行项目审查,力图压缩加工能力至2009年水平。

  进入2011年,又陆续出台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数量、严格收购信贷资金管理、取消深加工企业收购环节增值税返还等政策,对深加工行业势必造成影响。

  “即使不调控,目前多数深加工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山东某大型民营玉米深加工企业称,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拉高原料成本,深加工利润降得很快。淀粉行业算下来已经要亏钱了,糖的利润还可以,能达到500元/吨,但大多数小厂因为污水处理问题很难延伸到糖系列的生产。

  业内人士介绍,2009年淀粉利润高,小企业产能扩张很迅速。今年4月以后,淀粉需求下滑、价格回落,目前3000元左右的淀粉价格,小厂已经没法生存。

  淀粉行业盈利不佳显然会对玉米消费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它是深加工行业玉米用量最大的一块,占比超过50%。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淀粉产量预计达1900万吨,同比上升10%,较之前30%增速已有所下滑。

  未来基本面仍存变数

  下游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市场年初预计的玉米供需缺口落空,反映市场预期的大连玉米期货近期从高位回落,主力合约跌幅已超百元。然而,就此判定国内玉米供需偏紧格局将明显改观仍为时过早,未来供需面还存在诸多变数。

  首先,新玉米生长周期还很长,天气因素对于产量会有很大影响。前期国内玉米生长相对偏慢,适宜的天气就更显关键。

  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认为,进入三季度,玉米即将迎来天气炒作最为关键的季节周期。虽然目前产区还没有极端性天气出现,但考虑到国内近年自然灾害频发,未来仍不排除因灾害减产的可能,三季度玉米市场基本面将如何变化,仍需对天气重点关注。

  其次,饲料消费能否爆发、深加工调控效果如何,需求端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据悉,目前国内猪粮平均比价已跃升至近8:1以上,远高于盈亏均衡点6:1,生猪养殖盈利普遍达到500元/头-700元/头。市场预计,前期补栏生猪将在3个月后产生大量饲料需求,9月份开始迎来饲料需求高峰,这对玉米需求会形成明显提振。

  此外,玉米深加工行业调控效果也有待观察,有部分企业向记者反映,调控政策对于行业的实际影响不大。

  再者,未来国储在玉米市场如何操作、国外玉米市场如何变化对于国内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近期美国玉米期货出现强劲反弹,可以看到,国内市场也获得了一些提振。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国内玉米供需是否偏紧,关键还要看玉米的消费增长情况,如果需求维持正常增长,深加工产能不控制,长期紧张局面很难改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专 版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