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美联储再量化宽松将使危机周而复始

2011-07-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茉楠

  事实证明,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跌跌撞撞的复苏过程是20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灾难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苏复,这让美国已经完全患上了“政策依赖症”。在债务利剑高悬之时,可供美国选择的应对金融危机举措似乎只有放松货币,而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注定使危机周而复始。伯南克对当前美国经济认识两大根本性错误在于:一是美国当前不仅仅是周期性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二是美国经济根本要解决的是需求问题而非货币刺激。

  

  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

  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是否再次实行量化政策宽松还将“走一步看一步”,认为近期经济疲软持续时间将比预期更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通货紧缩风险可能重新出现,采取新政策支持确有必要,真可谓“复苏不利,量化不止”。

  美国经济从危机中缓慢爬出,但复苏前景令人担忧。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调整后为1.9%,大大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2010年以来的五个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分别为3.7%、1.7%、2.6%、3.1%和1.9%),在历次经济复苏周期中属较低水平。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经济学家肯·戈尔茨认为美国经济当前是“阶段性疲软”。何为“阶段性疲软”,就是政策不给力,经济就疲软,这恰恰说明了美国的“政策依赖症”确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当造血不成时,大量输血恐怕是危机的选择。

  不过,美国如果继续推进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注定是失败的,伯南克对当前美国经济认识两大根本性错误在于:一是美国当前不仅仅是周期性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二是美国经济根本要解决的是需求问题而非货币刺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包括美国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将是漫长的过程。

  银行并非没钱而是惜贷

  美国金融体系为何造血机制不畅?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实施以避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金融机构被迫启动了去杠杆化的过程,因此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因此杠杆率已经大幅下降。而另一方面,美联储创造货币到银行体系创造信贷的传导机制被阻断,银行惜贷严重,信贷增量下降,银行现金在全部资产中的占比从历史平均的3.2%上升到10%左右,美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然而,美国消费信贷、工商业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增速却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银行放贷的能力或意愿甚至不如衰退之前。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数据,自本轮经济复苏以来,银行已将它们提供的信用卡额度从3.04万亿美元降至2.69万亿美元,并将住房净值信用额度从1.33万亿美元降至1.15万亿美元。

  那么,美国家庭为何不愿多消费?第一,受损个人资产负债表需要较长时间修复,低通胀率和名义收入的缓慢增长使去杠杆化过程更为困难,要回到上世纪90年代84%的债务收入比,美国家庭要么需要再还掉3.3万亿美元的债务,要么需要把收入提高3.9万亿美元。而根据瑞士信贷估计,这将相当于正常时期大约9年的收入增长。

  结构性失业形成掣肘

  结构性失业将是美国消费增长的最大掣肘。美国当前面临的不仅仅是周期性失业,更是一次美国多年来实体经济“转移”导致“去工业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数据显示,尽管在过去6-9个月里招聘岗位有所增多,但失业率仍连续3个月突破9.0%大关,这反映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即市场将招聘岗位转化为实际就业的能力已开始恶化。

  美国的结构性失业起始于本世纪初全球化浪潮,加剧于经济大衰退。本世纪初至2007年12月大衰退开始时,以金砖四国为标志的新兴国家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企业为优化利用全球资源和提高竞争力,加速了产业外移和服务外包的步伐。由于缺乏足够规模的新兴产业来吸收那些被消减下来的美国工人,结构性失业开始出现。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劳动力规模净扩张1300多万,而就业人数则净流失100万。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来看,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在高新技术对外输出的壁垒打开前,高端市场的贸易份额更多被欧洲占据。美国需要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据汉密尔顿项目预测,美国将面临大约2100万个岗位的就业缺口——这是使经济恢复到衰退前的就业水平并吸收每月新增的12.5万个劳动力所需创造的就业岗位。按照当前的就业增长速度,这个缺口可能再过10年也不能填补。

  因此,正如大萧条是由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危机一样,当前面临的危机是资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伯南克试图从压低长期利率、刺激货币信贷扩张的做法,依旧难以根本解决美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美联储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后必定是“拉而不动”,而其量化政策的溢出效应将是立竿见影,美元继续泛滥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推动新泡沫的生成,并导致全球通胀率大幅上升,金融危机注定将周而复始。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专 版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