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经济时评TitlePh

土地财政倒逼财税体制改革

2011-07-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谢丰静 李飞

  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威廉·配弟曾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如今,对中国地方政府而言,这个重要的财富源泉巅峰已过,迟早会面临枯竭。

  土地财政是地方收入的大头,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占比从2006年的38.9%增长到2010年的65.9%,这说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越来越大,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高峰,达2.9万亿元。毫无疑问,今年肯定风光不再,会有所下降。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130个城市的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1月至6月份,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为7524亿元,同比下跌了5.5%。笔者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使楼市有所降温导致土地出让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今年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供给的土地大部分通过划拨方式用于保障房建设,而按规定,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律免缴土地出让收入。接下来几个月将迎来保障房开工的大潮,土地出让收入下半年预计同比将大幅下滑。全年看,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甚至可能跌破2万亿。

  就这逐渐萎缩的土地财政,从现在看来,地方政府也逐渐失去了完全支配权,从2004年规定“不低于15%的土地出让金被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到去年,将现行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再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各地统一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还有7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提出,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各种数据一加总,将近一半的土地出让收益不能由地方政府自由支配了。

  地方政府现在压力倍增,一方面事务增加,除了要发展经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外,还要完成上面交办的任务,例如保障房;另一方面,财力实在有限,且不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如何筹措都还是个问题,还面临巨额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10.7万亿元,其中负有直接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占7成,未来两三年就要进入还债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办?只有3种办法可选,一是想办法去弄“米”。也就是提高土地财政收入,从长远来看,必将推高房价,转嫁至百姓身上;二是先紧着重要的人吃,其他人少吃。也就是挤占其他开支,先完成中央交办的硬任务,这样无疑影响民生;三是从“米”上打主意,掺点其他的,保证完成吃饭任务,但不能保证吃好。所以地方开建保障房5月底才开工3成,从6月开始开工数量陡增,这就包括一些地方在上报数据的时候把不是中央认定的保障房范围如危旧房改造、还迁房及限价商品房列入其中。

  无论怎么办,地方政府都陷入了悖论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根源还是得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因此必须从财税体制上入手,可以说,土地财政倒逼财税体制改革。

  在分税制改革前,地方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由1993年近80%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45%左右,此后一直维持在这水平,2010为 49%。而大量应由中央政府管理的事务,基本上是由地方管理。中央政府的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0%,而其他大国中央政府的支出一般占到60%以上。因此厘清事权,改革税制,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尤其重要,重点是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权重,如可将现行增值税75%归中央、25%归地方,划分为中央地方各占一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由原来的中央分60%、地方分40%变成对半分,如此按去年税收计算,地方财政全年可多进账近7000亿。在厘清事权分配的基础上,扩大和提高县乡财政收入比重,上升到30%-35%左右;调控和压缩省财政收入比重,控制在10%-20%范围。

  (谢丰静系湖南理工学校副校长,李飞系《求是》杂志社编辑)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专 版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