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名家TitlePh

银行理财资金能否转化为股市增量流动性?

2011-07-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编前语1:在负利率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改变了居民资产配置倾向,分流了储蓄存款,抽离了股市的存量资金。我们认为,前瞻性看未来几个季度,假如股市存在一轮行情(仅仅是假如),最大的推动力可能来自于流动性预期的改变,并伴随增量流动性的进入。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会成为增量流动性的源泉吗?

  编前语2:2010年-2011年的储蓄分流累计规模已超过1.3万亿元,创下近10年储蓄分流的新高。我们认为,结构性推动因素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流动性。理财产品独特的期限设计,内生性加剧储蓄存款的季节性波动;理财产品在关键时点的融资,加剧了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紧张。

  编前语3:我们相信,未来几个季度股市流动性最大的改善,来自于增量资金的进入。从理财资金回流股市的条件、投资者构成、资金回流顺序来看,我们目前仍然看不到理财资金回流股市的任何迹象。

  陈李

  银行理财吸纳大量资金

  2008-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发行量和产品规模存量余额均不断创出新高。我们保守估计,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和存量每年的增速超过100%。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行数量接近12000款,募集的资金规模大大超过同期基金、券商理财、保险理财、私募产品等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之和。

  Wind数据显示,2010年商业银行共计发行11803只理财产品,扣除到期产品以后,全年净发行1445只。2011年上半年已经发行理财产品10250只,同比增长103%,占2010年全年发行数量的87%。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预估的发行规模超过7.5万亿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7万亿元左右的发行量。

  我们认为,理财产品实际平均存续规模可能远远小于累计发行规模数据。主要理由是:期次型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呈现明显的短期化趋势,短久期理财产品占比在扩大;滚动性理财产品(包括无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持续滚动发行,放大销售量。

  储蓄存款分流,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同时理财产品的火爆销售也挤压了居民储蓄存款的正常增长。为了缓解月末、季末、年末重要时点存款、贷存比考核的压力,商业银行一方面通过发行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存款,另一方面改进产品的期限设计,在重要的考核时点,尽可能将理财资金锁定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之内。

  资金价格间歇性高企

  自2010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呈现间隙性的紧张,资金价格不断攀升,并多次创出新高。我们认为,主要的理由不外乎是:存款准备金的缴款、大规模可转债的申购、新股发行以及关键时点商业银行存款、贷存比考核压力。

  此外,我们认为,理财产品在季末关键时点大规模到期和净赎回也是一大间接推手。具体来说,绝大多数理财产品运用“久期错配”的原则,吸收短期资金,通过灵活的流动性管理沉淀较大比例的资金,配置在长期投资品,赚取长期限投资品的利差。期限错配的结果是,当理财产品到期或者遭遇净赎回时,投资品难以在短时间内变现。此时巨大现金缺口下的融资压力只有转移至银行间货币市场,开展大量的资金拆借,推高资金价格。

  资产池模式成为主流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市场上诸多研究认为,理财资金通过银信合作方式,间接进入高风险的地产融资信托项目,或者承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绕过监管展开表外融资。我们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初级表现,不应将所有的焦点过分集中在资金的去向之上。具体来说:投资者获得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实际上是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理财资金主要通过银行间市场配置债券或者信托计划,对于债券发行人或信托资金需求人而言,实际上是贷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是将储蓄存款或者保证金存款转化为一种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理财资金绝大部分配置品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中票和短融,居民储蓄资金进而转化为财政存款、同业存款和企业存款;理财产品不创造货币,只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可能造成M2存量和增速的低估。

  金融危机以后,资产池理财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模式,信贷类理财模式从2010年开始淡出。资产池模式采用动态投资组合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法,提高了理财产品组合的投资运作效率,具有“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2009年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占比为17%,2010年占比上升至32%,2011年一季度末占比进一步升至41%。我们预计,在资产池模式下,银行理财资金的去向一般是:超过60%的资金配置在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20%左右的资金配置在信贷类资产(如:票据、信贷资产、银信合作项目等),10%左右的资金配置在定期存款或者同业存款,剩余资金作为现金。

  负利率造就储蓄资金分流

  通货膨胀无疑将侵蚀货币的购买力,尤其是银行存款。过去10年的经验数据显示,储蓄存款的同比增速与实际利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从2002年开始,这种相关性明显增强。我们发现,当实际利率为负时,储蓄存款增速明显下滑,资金配置发生转移,要么进入权益市场,要么进入其它资产市场,如地产、农产品、艺术品市场等。当负实际利率逐渐修复时,资金配置再次发生转移,从高风险市场回流银行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增速也开始恢复。

  我们认为,除负实际利率以外,居民储蓄搬家还受当时股票市场的走势影响。如果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赚钱效应,储蓄资金开始分流,资金活化程度提高,活化资金进入股市(或者与股市相关的基金市场),活化资金为股市带来增量流动性,实现“储蓄分流——股市上涨——赚钱效应”的正向循环。

  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2000年。1999年7月、10月和11月居民储蓄分别负增长26亿元、94亿元和85亿元,全年居民储蓄同比减少约900亿元。2000年4月、7月和10月居民储蓄实现负增长341亿元、1亿元和121亿元,全年居民储蓄同比减少706亿元。

  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2007年。储蓄分流开始于2006年10月,单月负增长76亿元,全年储蓄同比减少960亿元。2007年储蓄分流相当严重,4月、5月、7-10月均为负增长,累计减少10189亿元,全年储蓄同比减少9589亿元。我们认为,该次储蓄分流持续时间比较长,分流规模大,与当时股票市场的大幅上涨密切相关。

  第三次发生在2009年。7月、8月和10月居民储蓄分别负增长437亿元、440亿元和2673亿元,累计减少3549亿元,绝对规模超过第一次,小于第二次。2009年全年居民储蓄同比减少2465亿元。

  第四次发生在2010年-2011年。2010年4月、7月和10月居民储蓄减少394亿元、980亿元和6865亿元,2011年4月储蓄减少5019亿元,累计已经减少13258亿元,创下近10年储蓄分流的新高。如果本轮储蓄分流继续,我们保守预计,绝对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因此,我们认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一是利率市场化初期,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构性变化结果;二是负利率直接加速了储蓄的分流。储蓄分流资金进入股市最重要的条件是股市存在显著的赚钱效应。流动性拐点是否出现?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拐点何时到来?除了宏观层面的信贷、外汇占款增量以及货币资金投放等因素,我们认为,未来几个季度股市流动性最大的改善来自于增量资金的进入。

  理财资金或难回流股市

  我们认为,资金大规模从银行理财产品退出,回流股市的可能性较小,很难说将带来股市流动性的边际改善。主要理由是:

  一、资金回流条件尚不具备。简单理解,如果股市呈现明显的赚钱效应,权益资产的收益率远远超过理财产品的回报,而且风险相对较小,理财资金可能会回流股市;

  二、与投资人构成角度有关。就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者大多是风险规避型,一般的资产配置需求是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及银行存款等,很少考虑再次进入股市。

  三、与资金回流的顺序有关。即使股市赚钱效应显著,率先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应该是当前剩余的储蓄存款,最后才是理财产品吸纳的资金。

  我们认为,即使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进行严格管理,理财资金也很难被倒逼进入股市。截至当前,银监会对理财业务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规范销售、减少银信合作规模等方面,超短期期次型理财产品发行可能停止,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和销量增速可能会放缓,但是我们仍然看不到理财资金回流股市的任何迹象。

  (作者系瑞银证券首席证券策略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文 件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