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寻找中国创业资本中的伯克希尔

2011-07-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志林

  被资本市场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以其运作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演绎了投资界的财富神话。下面我们对伯克希尔的成长过程进行简单的回顾。

  1965年,巴菲特通过合伙企业成功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以此为平台于20世纪70年代收购并控股了10个以上的中小保险公司。此后,巴菲特通过自我平衡调控经营模式,将保险公司所独有的大把“浮存金”引入控股公司伯克希尔,终于建立起了一个“投资+保险”的伯克希尔金融帝国。在保险公司充裕的现金流基础上,伯克希尔开始撬动资本的杠杆,寻求并购市场上被低估的股权资产。其“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投资理念,使其50多年来在股票市场上演绎了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20.3%、投资者回报复合增长率25%的投资神话。

  中国式伯克希尔在哪里?

  从伯克希尔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股权投资的巨大增值效应。伯克希尔的运作模式:首先通过股权收购现金流丰富的保险企业,然后用保险企业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对市场上低估的股权进行投资,最后等待低估股权被市场重新认知,在价值回归后出售股权,回收现金,再进入新一轮低估值股权的投资。周而复始,创造了资产增值的神话。我们通过对比,这种资本运作的模式与我国现有创投企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投资的逻辑大都是:货币资金——股权投资(伯克希尔投资价值被低估公司的股权;我国创投资本投资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获利退出——货币资金——新一轮投资。在类似的投资逻辑下,那么在中国专注于股权投资的创投公司中,是否也能产生我们本土的伯克希尔呢?

  目前A股市场中被冠以创投概念的企业有不少。而且,2008年以来,伴随着创业板推出的预期,这些创投概念的股票在炒作之后纷纷回落。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些创投概念公司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资本循环,不能实现长期的“货币资金——股权——获利退出——货币资金——新一轮投资”的良性循环。它们只能通过数量有限、不可再生和循环的股权来获利。例如雅戈尔公司1999年投资的中信证券股权在持有8年之后陆续抛售。虽然短期获取了巨大的收益,但因为没有后续的创投项目,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资本循环。

  中国的伯克希尔应该是这样一类创投企业:公司创投战略明确,创投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拥有稳定的创投团队和持续不断的优质创投项目的公司。

  中国创投业机遇层出不穷

  中国创投业已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期,正在和将要面对诸多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创投基金从业者去捕捉,去转化,去创造。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创投退出获利机遇增大。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国内大批高成长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资本运作意识和上市融资欲望大大增强,加之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心已转向大力扶持当地新兴产业的企业上市,这就为创业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优质项目市场。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小板和创业板将呈现出持续加快扩容的态势。另外,年内有望开设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并建成高成长小企业的孵化器,从而为创投基金所持企业股权提供更加广阔的退出变现和获利通道。

  创投基金的运作规律表明,通过设立基金将社会资金转化为货币股权资本,货币股权资本投资企业后便转变为实业股权资本,被投企业上市后,实物股权资本将发生革命性蜕变,而成为证券股权资本,然后通过证券市场出售,又转化为价值增大的货币资金。而其中由实物资本蜕变为证券资本,乃是创投基金生命周期的质的飞跃。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创业投资的生命线。

  二、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创投业,创投资金来源更加丰沛。

  随着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大及国家管制措施的推出,再加上严控投机投资性房地产的泛滥,充斥社会的巨额热钱已有相当部分涌入创投业。拥有大量长期闲置资金的民间机构和个人看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前景,通过充当有限合伙基金的投资人,期望获得长期高回报。大批具有投资能力和经验的专业人士,纷纷合伙发起设立新的基金开展创投业务。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中国创投基金的资金规模和机构数量都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远景的产业新星。

  三、中国创投基金日趋成熟,投资效率不断提高。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创投基金正在快速健康成长中迈向成熟。他们不仅在内部治理、价值发现、风险控制、投资策略及员工素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具有高素质的从业者队伍也正在成批壮大。据调查,近几年来中国内资创投已涌现出一大批资金规模大、内部管理规范、投资企业成功上市多、投资收益丰厚,并在业内及社会上获得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团队。

  四、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更加有力。

  据悉,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调研和总结过去十多年中国创投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并将陆续制定新的相关政策法规。

  综上所述,中国创投业在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期后,在政策平台、融资渠道、税收制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国家的全面大力扶持,其业态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新的机遇层出不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必将诞生一两家世界顶级的、可以媲美伯克希尔的创投公司。

  (作者单位:国海证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文 件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