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新基金发行“迷你婴儿潮”忧思录

2011-07-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景锋 水木
官兵/漫画 朱景锋/图

  编者按:虽然新基金发行已是赔本赚吆喝,基金公司仍然臣服于规模的魔术棒,小公司为了生存而战,大公司为了荣誉而战。结果是,发行成本越来越高,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逐年下降,新基金成立之后连续数年份额大幅缩水。基金业最终会发现,从发行时的卖力宣传、高额渠道激励,把众多资源投入新基金发行不过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忧思一:次新基金连年缩水

  新基金成立之后连续数年份额大幅缩水,将基金公司首发时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基金业最终会发现,从发行时的卖力宣传、高额渠道激励,到最终基金公司换来的只是基金的严重缩水。把众多资源投入新基金发行不过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自2008年起,新基金在打开申赎后便遭遇巨额赎回早已不是新闻,从较长期限来看,新基金作为一个整体在开放赎回之后呈现份额连年下降之势。

  据统计,2008年共有94只开放式基金成立,首发规模合计为1720亿份,到当年年底份额缩水并不多,但是随着2009年股市的大幅反弹,为投资者赚了钱的新基金被大幅赎回,截至2009年底,这批2008年成立的新基金总份额只剩下838亿份,比首发总规模恰好减少一半。

  实际上,2008年发行的新基金比较特殊,因为成立时股市点位较低,大部分都为投资者赚取了一定的正收益,再加上基金公司的营销推动,这批熊市中诞生的基金总规模触底回升,到2010年底升至1013亿份,华商盛世成长、南方优选价值、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信诚盛世蓝筹、东吴行业轮动、华富增强收益等当年业绩出色的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这些绩优基金成为拉动规模提升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随着股市震荡回落,这批基金的规模趋于稳定,截至6月底总份额为1028亿份,比去年底略有增长,但与首发总规模相比,仍然缩水了四成。当年唯一一只首发规模破百亿的基金到今年中期份额只剩下15.18亿份,缩水比例达到85%。

  2009年之后成立的新基金则经历了规模持续缩水之痛。据统计,2009年成立开放式基金114只,首发规模为3557亿份,到当年年底,份额便缩水到2621亿份,减少近千亿份,2010年底规模进一步下降到2003亿份,今年中期这批基金总份额为1914亿份,比成立时缩水46.2%。

  2010年成立的新基金数创出了历史新高,据统计,去年128只开放式基金合计募资2797亿份,到去年年底和今年中期,份额分别下降到2054亿份和1693亿份,在很短的时间里份额缩水近四成。去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首发规模140亿份,到今年中期只剩26.2亿份,一年时间不到缩水超过八成。

  今年上半年新基金发行数量超过百只,平均首发规模却创历史新低,而且,上半年新基金的赎回来得异常凶猛,据统计,上半年55只开放式基金(不包括尚未开放申赎的基金)合计募资983亿份,到今年中期,这些基金总份额下降到673亿份,可以说是在开放赎回后眨眼间缩水32%。 (朱景锋)

    

  忧思二:迷你基金频现

  自2008年开始的新基金发行潮制造了太多的“迷你”基金,由于受到申赎冲击,迷你基金的运作成为业内一大隐患。据统计,自2008年到今年中期成立的405只开放式基金中,有227只目前的规模不足10亿份,占比达到56%。而截至今年中期全部开放式基金中规模不足10亿份的基金为300只,2008年之后成立的占3/4。在总规模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新基金大量发行,必然降低单只基金的规模。

  有专业研究机构却认为,基金规模过小会带来投资上的难题。首先,基金规模过小,一旦赎回难免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一只规模2亿的股票型基金,仓位在80%,如果基金遭到4000万即20%的赎回量,即使按照大规模赎回的程序分批为投资者办理赎回业务,基金也会被迫出售手中股票套现以应付将来可能更多的赎回。如果手中证券的流动性不高,基金要变卖证券就需要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从而对业绩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规模较小的基金通常会利用其灵活性增加股票换手,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再次,基金规模和所属公司规模较小,基金投研团队可能会薄弱,从而影响业绩。而国内基金人才短缺,员工转换公司已是常态,小规模基金收入有限,难以留住人才。

  另外,基金规模过小会增加清算的风险。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规模,规模偏小的基金因规模的不断缩水,难免会面临生存压力。

  北京济安金信的研究也发现,基金的运作存在一个适度规模区间,从整体上看,规模过大和规模过小基金的业绩都不如规模适中的基金。 (朱景锋)

    

  忧思三:发行成本高企

  帮忙资金要价40倍交易量,申赎游戏换来高尾佣份额

  虽然发行新基金已是赔本赚吆喝,基金公司却仍然乐此不疲。

  为了达到两个亿的成立规模,或者让首发规模好看一些,基金公司常常需要帮忙资金。这种需求给机构创造了机会,据悉,帮忙资金锁定一个月或稍长一些时间,基本上是新基金一打开就赎回,要价是该笔资金40倍的交易量。

  “这笔资金可以不断周转,按照0.8%的手续费,年化回报相当高,而且是绝对的无风险收益。”一前10大基金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告诉记者,券商经纪业务部通常专门拨一笔钱作为帮忙资金,金额通常是3~5个亿,“另外一些机构也在做,甚至有几个朋友把钱凑成一个小集合作为帮忙资金,要价跟券商差不多。”

  基金公司不但要为此付出相当的成本,新基金的投资也受到了影响,这类基金往往要等帮忙资金退出后才敢建仓。这种游戏基金公司一直在玩,但在银行要价大幅提高、新基金发行不但血本无归而且回本无望的今天,基金公司已越来越不堪重负。

  为了“追新”,不仅基金公司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整个基金行业都付出了代价。在基金业整体份额缩水、几乎没有增量资金、银行需要通过周转客户资金获利的情况下,新基金申购大部分是基民赎旧买新。“过去发行的基金平均尾随佣金是20~30%,去年3·15以后发行的基金平均尾随佣金是50~60%。基金追新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低尾随佣金的基金份额变成了高尾随佣金的份额。”另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无奈地说,基金拼首发已成了一个很蠢很无聊的游戏。

  “关键是,这样拼规模能带来什么呢?基金公司花了很高的成本,结果什么都没有剩下,基金公司依然没有客户群没有营销团队。这是行业的深层次危机,以前我们的确依靠银行迅速做大了,但现在这种营销模式已走到了尽头。”上述基金公司副总表示,自己其实不主张这样劳命伤财发新基金,但董事会有任务,公司要保排名,也要完善产品线。“但我不会卖劲去发,更不会去拼规模,而是尽量压缩成本,只要新基金能够成立就可以,相当于多生几个儿子,然后慢慢养大。”

  小公司为了生存而战,大公司为了荣誉而战,规模成了基金业解不开的魔咒。有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对规模的追求,说到底还是为了股东利益、为了公司利益。那持有人的利益呢?虽然许多公司声称持有人利益高于一切,但在实际行动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基金公司卖基金时的忽悠行为,还有对短期业绩的过度宣传,我们常常听到业内人士抱怨客户不成熟不理性,但基金公司的行为,是否也有相当多的不理性?

  面对诸多问题,基金公司也许已到全面反思的时候了。 (水 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激情大运引燃深圳时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行 情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