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从王安石变法看保障房建设 2011-07-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胡 宇
大宋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可谓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看似贴近民心的诸多重大变法却最终以戏剧性的惨败告终,让后人唏嘘不已。笔者将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一是急于求成,变法动机虽好,却让腐败钻了空子,效果与愿景大相径庭;二是变法领导者不善于团结人,将朋友变成了敌人,没有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变了味,将建设性的意见置之高阁,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 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并非今日讨论之重点,但经典的历史事件亦可视为商学院的案例,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应给当代人以启示。 去年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被列为民心工程的重点,未来三年保障性住房将会达到3600万套,涉及配套资金超过4万亿元。可以肯定的是,保障房建设是中国三年内的重大工程,将对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不可否认,保障房政策的出发点是符合民心的,但政策落实最怕的就是缺少监督,让腐败钻了空子。当前,保障房项目要顺利实现,需要从三个方面部署推进:一是筹集资金并保证顺利开工,二是建筑质量能够有效保证,三是确保公平、公正的分配。 资金困难或许可以通过各地发债方式来解决,然而发债资金是否都能真正用于保障房建设则是值得怀疑的,如果没有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跟踪审核,就很难保证将钱用到实处。即使资金能够保证用在合理之处,但工程质量的问题则是保障房的重点之一。最近就曝出很多保障房质量丑闻,“房脆脆”、“屋漏漏”等豆腐渣工程屡见报道。原因在于建安成本过低、利润太小,建筑承包方不得不偷工减料。然而,这只是表面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的质量安全没有做到监督执法的严格性。在西方国家,房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承建公司定会出局,而在中国从未听到过哪家开发商因此被取消资质。 保障房分配也是一个焦点。如何保证让真正的低收入阶层实现住房梦想,这是该项政策最终能否落实的关键。审计署报告指出,已审计的8个省区16个城市出租的2.97万套廉租房,其中有4407套被违规出售或另做他用,4247套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有4428套是长期空置。 笔者认为,要确保保障房的公平分配,不仅仅要做到严格监督和审计,更要对违规者作出严厉的惩罚;而对于保障房社区的维护和质量监控,也应该在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等诸多环节进行质量管理,避免沦为“伤心工程”。 不可否认,保障房建设对于当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恰如一剂退烧药,有一定短期效果,但从市场中长期来看,在增加中低层房屋供应的同时,仍需要加快对存量房的税制改革,以促使市场存量房和空置房进入市场,并减少投机性需求,从而保证房价的稳定和回落。 (作者单位:华林证券研究所)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