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部分银行拉黑绩差一对多

2011-07-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基金一对多业绩真不行,我再也不想推荐我的客户买这种产品了。”某商业银行理财经理抱怨。据透露,由于一批“一对多”产品没有给客户带来收益,使银行与业绩没有起色的基金公司合作陷入僵局,一些银行渠道甚至直接拒绝一些公司提出的“一对多”产品计划。

  某商业银行产品经理日前透露,现在该行对一些基金公司提出的产品合作计划几乎不存在商谈余地,直接否定在该渠道发行。“这也是无奈之举,其实在一个渠道发一只一对多还是非常容易的,只是一些寻求合作的基金过往业绩实在太差,我们不少客户都受了伤,所以选择不合作。”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基金公司已经被银行纳入了不合作体系,实际上相当于推出了“黑名单”,“这应该不是我们一家银行的做法”。

  证券时报记者从另一家银行产品经理处了解到,虽然该行并没有提出明确不合作的基金公司,但对一些前期业绩不佳的公司选择“冷处理”。“这项业务开始之初我们和客户一样有很高期待,认为公募基金引入了空仓策略后,业绩表现会超越过去水准,但从运作到现在的情况看,尤其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表现反而不如公募基金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不少基金公司没有择时能力。”他分析。

  事实上,虽然各家银行并未明确表示绝对不合作对象,但在相同条件下,银行首先否决的必然是前期业绩不良者。该人士还告诉记者,前期没有业绩支撑的基金公司自身在这一业务上的开拓热情也降温,除非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再出发。但对这样的公司,银行更会谨慎处理。“除非他们有明确的投研变革,例如引入更好的投资经理,否则我们不轻易让我们的客户再受伤。”

  公开资料显示,广发、汇添富、招商、南方、国投瑞银、海富通等基金公司成为一对多新品的主要发行人。“如果业绩表现不佳,这其中部分公司的后期一对多也未必能够得到银行支持。”前述产品经理告诉记者。

  也有银行渠道认为,一些业绩中庸公司的传统一对多产品计划在渠道也不太受关注,这也迫使部分基金公司引入新的投资标的与投资工具,以吸引新投资者。一位银行产品经理表示:“例如现在一些公司一对多计划引入股指期货、对冲等新鲜点,这些产品也许还能吸引银行关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数 据
   第A010版:行 情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
   第C029版:信息披露
   第C030版:信息披露
   第C031版:信息披露
   第C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