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业务逐笔报批监管效果显现 TitlePh

房地产信托“假股权真贷款”受压

2011-07-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 宁

  此前市场上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虽然大多号称进行股权投资,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变为“溢价回购”,以达到贷款输血目的。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房地产信托业务“逐笔报批”监管效果显现。信托公司越来越倾于向大型地产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以往盛行的“假股权,真贷款”业务生存空间受到压缩。

  日前上海某信托公司信托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若非大型房地产公司,该信托公司是不会为其再发新的信托产品,“因为即使能过了公司风控这一关,也无法通过当地银监局的审核。”

  这种现象源于6月底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今后凡涉及到房地产的相关业务都逐笔报批”。此新规意味着监管层已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控要求,以贯彻此前窗口指导所提出的“控增速”目标。

  如此一来,就间接促使信托公司对现有的、拟报批房地产业务进行优胜劣汰,以求尽早通过审核进入募资阶段。而这期间,质地相对优良、更具还款能力的大型地产公司自然成为优先项目。而在部分信托人士看来,“逐笔报批”的效应还在于“假股权,真贷款”项目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中铁信托有关人士认为,监管层目前不会暂停房地产业务,但鼓励信托公司参与到开发商的项目上,做真正的股权投资,而不是单纯提供融资。

  此前市场上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虽然大多号称进行股权投资,但实际操作中会变为“溢价回购”——即由信托计划入股房地产项目公司,并约定一定期限后由开发商溢价回购,以股权投资为表象,而通过回购安排实现贷款输血功能。在具体项目开展中,信托公司只有财务监督权,而无法落实分红权、人事权等核心权力。一般来说,这种“假股权”项目的预期收益及带给信托公司的手续费也相应较低,也更符合开发商的利益。在监管新规出台之前,信托公司多数实行来者不拒、以量补价的政策,“假股权”业务市场行情也一路向好。

  但在目前通道狭窄,多个房地产项目过独木桥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只能更加重视质量。上海某信托人士表示,能做到同股同权的“真股权”类产品的回报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一般的预期收益率都能在15%以上,而信托公司的报酬率也不会低于5%。预计随着新规效应的进一步发酵,房地产市场收益率水平将进一步升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数 据
   第A010版:行 情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
   第C029版:信息披露
   第C030版:信息披露
   第C031版:信息披露
   第C032版:信息披露